广州越秀区图书馆暑假期间举办了许多兴趣班,不少孩子慕名前来学习。南方日报记者 梁文祥 摄
“我越来越喜欢带小孩子来图书馆了!”“我们小区比以前漂亮多了。”“老人可以安享晚年,真的很感激。”近日,记者走访越秀区、海珠区了解两区践行“三严三实”情况时,受访居民说出的心里话。
12项免费活动让本地孩子和“小候鸟”都过上有意义的暑假、脏乱差住宅大院成功转型、让老人家老有所依老有所盼、社区邻里互助自治畅言……在不少人眼中,大城市生活因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的骤涨,变得冷冰冰,但广州的大城市生活却因政府、市民的不断尝试与努力,而充满人情味。
越秀区图书馆:环卫工子女免费看3d电影
在越秀区图书馆,偌大的1楼大堂被两拨小朋友分享着:一拨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拼装着小型机器人,另一拨孩子则一脸兴奋地带着耳机和3d眼镜,聚精会神地看着大屏幕的电影。
每年暑假期间,孩子的假期生活如何度过都成为家长们头疼的问题。越秀区图书馆副馆长何雪妍介绍,从暑期至9月下旬,越秀区图书馆为青少年举办12个主题系列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囊括“3d阅读乐园”环卫工子女专场活动、“智趣乐园”机器人拼装活动、广府文化特色免费培训、学生作品展、“微阅读”推广及“创意竞技赛活动”等,并为大小读者们推荐“三严三实”主题书目,设置专题书架,推出“三严三实”专题宣传板。
“观看3d电影的小观众多是环卫工子女,他们的父母为广州的美丽做出了贡献,我们更应该为他们的子女提供快乐暑假的经历。”何雪妍说,为关爱环卫工人未成年子女的成长,让环卫工人及其子女享受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增进环卫务工人员及其子女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越秀区图书馆“3d阅读乐园”环卫务工子女专场活动。
接下来,越秀区图书馆还将在8月9日(星期日)、8月11日(星期二)每天9:30至11:00,在图书馆一楼大堂,为环卫工子女播放3d动画片《秘鲁大冒险》、《幻象战警》、《丛林有情狼》,为他们重点推介越秀区图书馆三楼少年儿童阅览区、四楼教育图书馆服务,引导环卫工子女多到越秀区图书馆读书和参加文化活动,享受图书馆、爱上阅读。
水荫南社区:以“乱”著称的34号大院今蜕变
曾几何时,水荫路34号大院是个“乱”字的代名词:车辆乱停、铁桩乱建、空地乱占……2006年、2008年、2011年此处都发生过因乱停、乱建、乱占而起的居民冲突。
越秀区黄花岗街水荫南社区居委会主任庄荔萌告诉记者,当时经过讨论,34号大院的三大问题被总结出来:停车问题、老人活动场地少、环境卫生差。要不成立物业公司来管理?但这一方案因资金投入问题,被大多数街坊否定了。结果,居委会被“推举”成为大院的管理者。
顺应群众期盼,水荫南社区党员干部身先士卒,迎难而上,深入群众一次又一次地收集意见,并在小区开门大讨论,以“头脑风暴”的形式集思广益,不厌其烦的说服部分反对群众,变投诉为参与,成立议事会,最后形成多方出资、统一规划、规范治理,各得其所的良好局面。
不仅如此,热心居民又来了一次“头脑风暴”,在居委会的指导下,拟出小区管理的暂行办法,并告之于众。针对小区内机动车辆多、停车位少的困局,大家提出“车位分配采取摇号办法,每年举行一次,第一年未中签的车辆,第二年直接给号;而第一年中签的车辆第二年则参加摇号”。“这就叫‘今年吃饭、明年吃粥’的办法,是不是人性化很多呢?”家住34号大院的张先生说。
平整的路面、完备的排水系统、漂亮的绿茵文化广场、整齐划一的停车位……如今,水荫路34号大院里的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受到居民的普遍赞誉。
海珠沙园广重社区:给长者送餐到家不仅贴心也“察言观色”
在海珠区,记者走访了沙园街广重社区家庭服务中心。
长者饭堂由星级大厨配制特色营养餐;社区义务巡逻队风雨不改守望治安,令这里成为广州首个“零狗屎”社区;小到一把锁,大到电梯加装,住户纠纷全由居委委员搞掂。这就是海珠区沙园街广重社区,一个由大型老厂企转制而来的大型社区。
“我母亲80多岁了,又有痴呆症、冠心病、高血压,从头病到脚,实在不放心她每天出来吃饭,怕她走丢,弟弟白天上班,也很难在家给母亲做一餐午饭,有了这个送餐服务,真是方便好多。我自己也60多岁了,也是送餐项目的服务对象,真的非常感谢他们的服务!”广重社区居民陈姨在长者饭堂“搭食”将近半年,对饭菜和服务赞不绝口,也道出了大多数“搭食”长者的心声。
据了解,广重社区现有11300多户籍人口,约3000多户居民,由于从老厂企宿舍区成片转制而成,人口老龄化问题尤其突出。2012年6月,广重社区开办了长者饭堂,专门服务政府购买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对象。
沙园街道办民政科科长袁素珠介绍,目前社区正重点打造长者配送餐服务,长者配送餐中心自成立以来,已服务约8万人次。通过特色送餐观察员模式,让送餐员在送餐同时,也对老人进行“察言观色”、信息收集,及时留意长者健康状况及需求。
“如果发现老人情绪状态不佳,社工则及时跟进,了解原因,帮助处理;如果发现是身体不适,则通过社区医院绿色就医通道检查身体及时就医,享受‘家庭医生’服务;如有需要,还可以陪同就医或派义工探访等。”袁素珠还说。
南华西街:打造“五星级”的街坊会所
走入海珠区南华西街,又看到一个典型的老城区:流动人口多、老年居民多、老旧平房多以及低收入家庭多等的“四多”现象。
街道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里的居民群众渴望拥有规模大、档次高、配套设施完善的居民自治和群众活动场所的梦想日渐强烈。为此,街道在2011年9月30日建成全市首个老城区“街坊会所”并免费向居民开放,引入专业社工团队,打造覆盖全街居民安、居、乐、业、康五项工作和重点涵括残、老、少、妇、外五种人群的“十为”服务品牌,让居民群众享有“五星级”会所服务。
“以前很羡慕亲戚住的小区里有会所,没想到我们自己的会所比他的还高级,而且全部是免费。”居民代表带着记者走进街坊会所一楼的“街坊客厅”,陈设装饰都有“家”的亲切,民国时期的古董花瓶、建国初期的粗瓷碗、上世纪60年代的筷子筒、上世纪70年代的保温瓶……这些摆设都是街坊们捐赠出来的70多件“文物”。
所谓“会所”,当然不是徒有其表,街道负责人表示,作为新的社区服务模式,“街坊会所”与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劳动和社会保障中心、居家养老服务部、工疗站、健康坊等对接联动,联合推行“五星服务计划”,为辖内居民及家庭量身定做优质社会服务。
以街坊会所为基地,街道还建立南华西地区群众议事社会组织——南华西地区街坊会,吸收热心居民代表、社工代表13名成为会员,参与讨论地区事务。“社区要怎么优化,居民最有发言权,推动政策也最给力。社区的长成,需要居民和我们一起共同推动。”工作人员说。(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