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增强推进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佛山市牢牢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要求,以打造“乐善之城”“志愿之城”“大爱佛山”等为抓手,努力把佛山建成为一座充满温情和大爱的文明之城,成为汇聚和传递正能量的海洋。
大力推动慈善事业发展,努力建设“乐善之城”
“做公益慈善是我们应尽的本分。”7月25日,美的集团创始人、75岁的何享健站上讲台,宣布捐出60多亿元善款,委托公益慈善专业机构运作。这一举动刷新了我国私人慈善捐款纪录,让人对这位富有大爱情怀的佛山企业家肃然起敬。
慈善是一座城市文明的新坐标,更是体现一座城市温度的“晴雨表”。近年来,佛山高度重视慈善事业发展,将其纳入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形成“政府引导 企业家担纲 社会力量共助”的慈善之路,努力建设“乐善之城”。
充分发挥佛山企业家的慈善引领作用。佛山企业家身上有一种乐善好施、爱国爱乡的家国情怀。他们心系家国,主动担当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今年6月19日,佛山市委、市政府高规格召开“佛山·脊梁企业”“佛山·大城企业家”命名大会,大力弘扬佛山企业家的宝贵精神品质。其中,慈善为怀、有社会担当就是佛山民营企业家精神的特质之一。何享健先生从早期的企业、个人捐赠,到建立慈善基金,再到60亿元永续慈善规划,迈上了公益慈善事业新阶段,实现了“让慈善之水源远流长”的理想目标。市委书记鲁毅同志亲自出席何享健捐赠仪式,并动员和号召全市民营企业家和公务员队伍向何享健先生学习。与何享健一样,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先生对公益事业也十分热衷,早在20年前碧桂园初创之期,杨国强先生经济实力并不太强,却以母亲名义设立“仲明大学生助学基金”,每年按时汇给基金账户100万元,2006年开始每年汇入200万元,默默资助了广东19所高校的9131名家庭贫困学子。同时,通过各种途径,资助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设立各类奖学金、教育基金,并创办了3所全免费学校,接收处于辍学边缘的学生2588名,资助培训农村籍退役军人14466名。此外,杨国强先生不遗余力地参加产业扶贫、救灾赈灾等活动。杨国强先生及碧桂园集团已累计捐赠超过32亿元,杨国强先生及碧桂园集团先后获得7项“中华慈善奖”。以美的集团、碧桂园集团为代表,越来越多的佛山企业和企业家发展起来后自觉加入到慈善事业当中,何享健、杨国强、李兆基、郑裕彤等企业家成为福荫乡梓的典范。
广泛发动社会群众参与慈善事业。创新实施“慈善 ”工程,积极探索“慈善 媒体”“慈善 民俗活动”“慈善 运动”“慈善 商业”等模式,不断丰富广大市民参与慈善事业的路径,推动“友爱互助、乐善好施、通济天下”理念深入人心,努力形成快乐慈善、人人慈善的局面。如,佛山将“慈善”与有近300多年历史、每年都有七八十万人参加的元宵节“行通济”民俗文化活动相结合,组织开展“温爱佛山 元宵慈善文化人人行”活动,市几套班子领导带头参与,组成巡游方阵,大力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一个民俗文化活动温暖一座城,推动公益慈善的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
强化慈善事业发展工作保障。一方面,大力推动全市慈善会系统进行职业化、社会化改革,提升专业服务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积极搭建资源对接平台,实施慈善款物募用分离。组织开展公益慈善项目大赛、创益合伙人计划和社会服务洽谈会等系列活动,加大对公益机构、慈善项目资金扶持力度。
据统计,在过去7年的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中,佛山市共筹集善款5.7亿元,数额排在全省地级市前列。同时,年均慈善捐款约7亿元,占全市gdp的0.08%。
大力推动志愿服务发展,努力建设“志愿之城”
近日,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名单集中公示,来自佛山的“菠萝义工队”队长王治勇成为候选人之一。王治勇是佛山一家小企业——南海区狮山镇菠萝物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2012年8月,他正式注册成立“菠萝义工队”,决心“用自己的能力,尽可能帮助他人”。5年里,他带领义工队先后参与各类救援活动400多起,直接救助群众2000余人次。王治勇荣获全国“最美志愿者”、广东省道德模范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志愿服务是一座城市“美丽的明信片”,志愿者是展现城市形象的亮丽风景线,更是一座城市最耀眼的底色。对于一座“外表硬朗”的制造业大市来说,大力推动志愿服务发展,为城市注入浓浓温情。近年来,佛山结合社会管理创新,推进“志愿之城”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加强对志愿服务的统筹引领。早在2012年就成立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分别担任组长、副组长的志愿服务活动协调小组,并于2014年成立佛山市志愿者联合会,统领全市志愿服务发展工作。出台《中共佛山市委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发展志愿服务事业的实施意见》《佛山市建设“志愿者之城”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等,建立完善全市志愿服务的统筹协调机制,以及招募注册、培训提升、记录管理、激励回馈、政策保障等系列顶层设计。目前,全市已形成市、区、镇、社区四级志愿服务组织网络。同时,按照“基金、机构、基地、机制”的建设思路推进志愿服务标准化建设,形成一套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社区志愿服务模式。志愿服务标准化建设得到上级充分肯定,《创新机制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常态化》入选中宣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
发挥志愿服务典型的示范作用。每年定期开展最佳志愿服务“四个十”推荐命名活动及授勋仪式,宣传推介市级10名最美志愿者、10个最佳志愿服务项目、10个最佳志愿服务组织、10个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发挥“四个十”的志愿服务示范引领作用。同时,通过奖励“入学入户积分”,运用“时间银行”“时数券”新技术等措施,激励群众深入持久参与志愿服务。
努力打造志愿服务特色品牌。积极探索以竞争性资金分配方式扶持重点志愿服务项目,先后打造形成了一批具有鲜明佛山特色的“志愿社区”“志愿队伍”“志愿项目”。三水区西南街道文锋西社区和南海区桂园社区分别于2015年和2017年入选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禅城区成立“警家校护畅队”,每日为1万余位接送家长节省3166小时,家长满意率超90%,得到央视新闻联播的点赞;公交驾驶员邹良春获得第二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称号;“走得更远,帮得更多”送医下乡项目、“志愿淘”志愿服务供需对接平台项目分别获首届、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顺德区志愿者(义务工作者联合会)获2017年“广东青年五四奖章”称号;资深志愿者骨干杨秋慧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称号,等等。
目前,佛山已成为全国“志愿之城”建设第三批试点城市,全市注册志愿者已超过79万人,平均每9.3个市民中就有1个注册志愿者,累计志愿服务时数超过1400万小时。志愿者活跃在扶残助弱、社区服务、关爱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医疗、环保、应急救援、文化、网络文明传播、法律、禁毒等方方面面,在全市营造出浓厚的崇德向善氛围。
大力传播群众身边的真善美,努力把佛山建设成为“汇聚和传递正能量的海洋”
2016年8月,佛山红衣女子刘茂英(禅城区向阳医院一名普通护士)街头俯身给晕倒在地的建筑工人无私输送“生命之氧”的举动,感动了一座城,在约半个月时间内,央视、新华网、人民日报微博等刊播及转发超2500次、评论3000条、点赞44000次,让整个佛山感受到,即使只是一个平凡人的看似微不足道的善举,也可以带来温暖人心、感动全城的强大正能量。
这是佛山“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案例。近年来,佛山把培育、选树、宣传佛山人身边的真善美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通过党委政府引导,媒体助力,把散落的点点善举汇聚、升温、传递,努力让身边的每一件好事都得到传播和弘扬,让每一位好人都成为全体市民可亲、可敬、可学的“英雄”,让向上向善的力量不断壮大、温暖全城,唱响“大爱佛山”的强音。
以“刘茂英事迹”为标志,在短短一年时间里,佛山各类好人好事频发。从护士、司机,到英勇的民警、朴实的农民,从溜冰场、公交车,到马路边、公园里,再到远在几百公里外的兄弟城市、万米高空的越洋国际航班上,出现了一大批救人助人的佛山人身影。
树典型,形成强大的正面示范效应。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加大好人选树力度和频率,建立起“好人好事发现一件,即时点赞一件、宣传一件”的常态化机制,每季度组织开展“最美佛山人”推荐命名活动,每年推荐命名一批“佛山好人”,在群众中产生了巨大的正面示范效应。同时,充分发挥全市各级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作用,建立“佛山市好人联盟”,搭建好人合作、交流与互助的平台。联盟下设好人事迹宣讲团、好人工作坊、好人互助队等组织,开展“六个一”活动,即:挖掘一批好人好事;成立一个好人事迹宣讲团;创作一批好人事迹文艺作品;建立一套好人互助机制;举办一场年终好人联盟年会;扶持一批好人工作坊、好人爱心团队。佛山市好人联盟将建成集好人挖掘、交流分享、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活动募集、项目带动与服务提供为一体的好人互动分享平台,充分发挥在帮扶困难道德模范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动树立“政府和社会不会忘记好人”“好人必有好报”的良好导向。
以《点赞》节目为引领,主动挖掘宣传好群众身边的真善美。佛山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引导作用,佛山的好人好事,多次在央视、人民日报等媒体传播。2017年以来,央媒共报道佛山好人、正能量事件达107篇,仅中央电视台就有58篇。同时,每年拨出专项资金支持、推动佛山各级新闻宣传阵地,都拿出好的版面、热门频道或栏目,大力宣传社会正能量。佛山电视台在收视率最高的民生栏目《小强热线》创新设立“点赞”特别节目,新设立《寻找最美佛山人》《点赞排行榜》等版块,每周至少一期,围绕群众身边人、身边事,发掘传播身边的真善美,在全市掀起了一股“寻好人、赞好人、敬好人、学好人”的高潮,赢得了社会广泛好评,引导人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化为自觉行动。
善行千里,让佛山大爱的暖流润泽祖国同胞兄弟
大爱无疆,佛山人不仅用责任与大爱温暖着自己生长生活的城市,同时善行义举跨越千山万水,将温暖和善意,传递到祖国大江南北。一方面,党委政府带领广大企业、市民,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工作部署,积极对口援助新疆伽师、西藏墨脱和云浮、湛江等地;另一方面,佛山爱心组织和市民充分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美德,积极参与汶川地震、云南地震以及湖南、江西水灾等救援和灾后重建,踊跃捐款捐物或现场支援,帮助灾区同胞渡过难关。
今年6月23日起,江西省修水县因连续的大暴雨到特大暴雨而引发洪灾,修水3名干部因抗洪失联。佛山菠萝救援队闻讯后,于6月25日凌晨2时,组织11名队员,有企业员工、公司老板、政府公职人员、志愿者,携带冲锋舟、皮艇、破拆、无人机等装备,星夜驱车11个小时奔走831公里,驰援修水抗洪抢险。中午12时许,他们抵达后,便立即根据当地政府规划的区域,争分夺秒开展搜救工作,从中午工作到凌晨3点,5点又开始打捞,每天在水里泡十几小时,脚泡肿了,皮肤泡到发痒了,饿了以面包充饥,满身疲惫,但一直坚持搜救到最后……被当地居民称为“最可爱的人”。
当前,佛山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正全力以赴落实省委、省政府交给佛山的对口凉山扶贫协作任务,携手凉山共奔小康。在党委政府对口凉山扶贫协作基础上,通过媒体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对口帮扶凉山工作。一方面,组织开展圆梦行动、学前教育“三送”行动、“温暖到家”行动、“心愿树”专项行动、旅游扶贫行动等5大爱心项目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另一方面,创新形式,推动“区—县”“村—村”结对帮扶。今年6月,佛山五区与凉山州11个县、佛山11个村(社区)与凉山11个村集中签订结对帮扶协议,这是两地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基层帮扶模式的一次探索和创新。着重在三个方面进行帮扶:一是资金帮扶。佛山五区给予结对县每县50万元财政帮扶资金,11个村(社区)给予每个结对村3万元帮扶资金,为凉山的县和村提供合计共583万元的资金支持。二是精神文化帮扶。借助佛山正在大力推动文明镇街创建和建设美丽文明村居的良好契机,推动结对村在精神文化上“脱贫”,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和凉山州新农村“四个好”家庭创建任务,着力推进凉山农村文明新风尚四个平台建设(移风易俗宣教平台,文明风尚培育平台,法治科普宣教平台,家庭家风家教平台)。三是造血式帮扶。切实做好村与村之间的“传帮带”,加强在产业带动、学子培养、劳务输出等方面协作,着力提高“造血”能力。
目前,通过五大“爱心项目”、村—村结对子等社会帮扶渠道已初步筹得帮扶资金(含现金、实物价值、代捐等)约900万元,并在继续发动中。佛山对口凉山扶贫协作的力度和效果,不仅引起了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还在今年6月获得了国务院扶贫办的充分肯定。
接下来,佛山将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大力弘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凝聚更加磅礴的文明力量,努力建设全国一流文明城市,为开创佛山经济社会发展新局添砖加瓦。(佛山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