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综艺大舞台总决赛上的精彩表演。
在佛山初地、首善之区禅城,无论是漫步街头,还是走进校园、社区、村居,你都会被浓郁的文明之风所陶醉。
作为佛山中心城区,岭南文化发源地之一,禅城的文明力量,既传承着千年古都的文化底蕴,也在新时代中弘扬文明新风。
因文化而兴,因文明更美。禅城以文兴城、以文惠民、文城共建、文产相融的“大文明、大文化”格局已经构成,文化力量已成为禅城引导崇德向善、培育时代新人的阳光雨露,成为推动文明禅城建设的重要抓手,更成为加快打造佛山首善之区,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动力。
对接需求
文化惠民乐群众
踏入11月,一年一度的秋色巡游如约而至,55个非遗表演项目轮番登场,为佛山市民献上一场视听盛宴。而紧接着的12月,禅城还将举行岭南年俗欢乐节,让市民欢天喜地过大年。
今年1月至10月份,禅城先后举行了行通济、北帝诞、旅博会、全国青少年体育舞蹈锦标赛、陶艺设计周、华光诞等“岭南文脉·品味禅城”系列文化活动。据统计,禅城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超1000场次,受惠群众达350万人次,形成了“天天有活动、月月有项目、季季有精彩、全年惠市民”的大文化格局,不断增强市民文化获得感。
如今,在家门口享文化大餐,已成为禅城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常态。上网“预约”一场高雅文艺晚会,到村居文化中心唱戏下棋,去图书馆畅游书海,约三五知己开一场粤曲私伙局,去文化广场健身跳舞,在家门口睇大戏……行走在禅城,“文化圈”触手可及,公共文化的阳光雨露处处皆有。
禅城文化惠民的举措仍在提档升级。从今年6月起,禅城全民综艺大舞台系列海选活动持续火爆。据统计,四个镇街赛区共吸引参赛队伍超千支,参与人数超万人,活动网络访问量近400万人次。
作为“岭南文脉·品味禅城”系列活动的重头戏,全民综艺大舞台被列入禅城区2019年十大民生实事之一。这个被誉为禅城版的“星光大道”,旨在搭建一个全民参与的舞台,通过区镇(街)联动、政企互动、全民行动、全媒推动,让百姓当主角,为怀有艺术梦想的文艺团体和个人提供展示平台,并将打造成为全民文化艺术推广与普及工程、发现千里马的赛场、培养人才的摇篮、输送人才的管道、实现梦想的梦工场。
数月来,一批批群众、一场场表演,共同打造了禅城公共文化“永不落幕的舞台”。海选火爆的背后,是禅城围绕佛山市建设更具品质的“文化导向型城市”的目标,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岭南文脉,推动公共文化从“文化惠民”迈向“文化悦民”的具体实践,也是禅城探索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新样本。
此外,禅城还启动了“十百千万项目”公益文化培训计划。该计划时间跨度为5年,涵盖了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文学、摄影、书法、美术、非遗、文创十大类别;整合了百位文化艺术名家及文化项目带头人等专家资源;通过到学校、村居、园区、企业开展有广度、有深度、有厚度、有力度的千场公益文化活动,最大限度地对接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使数以万计的群众受惠。
■乡村民俗活动,火龙庆中秋。
引领风尚
民俗活动弘善举
“行通济,无闭翳”,每年元宵节,通济桥都会成为一片热闹欢腾的海洋,吸引四面八方七八十万群众前来祈福。这不仅是一场盛大的岭南民俗活动,还是一年一度的慈善盛典,其所弘扬的扶贫济困、互助友爱、乐善好施精神,经过多年的传承和积淀,已成为展示“大爱佛山、温暖禅城”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事实上,大到行通济,小至坊间民俗,禅城都在传承着厚德精神。在张槎街道大富村,每年的谭公诞都在延续捐款行善的习俗,大富村也成为禅城首个成立村级慈善会、弘扬乐善文化的村居;在祖庙街道培德社区,“仁孝宴”成为每年重阳节最欢乐幸福的庆祝方式,数百名长者欢聚一堂,共享文化盛宴,共叙仁孝之情,共促邻里和睦。
如果说,公益慈善是衡量一座城市的“温度”,那么志愿服务就是一座城市的“名片”。
禅城是一座温暖的城市。目前,已成功打造出“通济慈善行”、“警家校”护畅、“警商旅”护畅、祖庙文化导赏、微志愿慈善金、志愿服务金白兰奖、志愿者学院、“书送希望”、春运志愿服务等特色品牌。
今年5月,禅城还着力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专业化志愿服务队伍,成立平安志愿服务、红十字志愿服务、文化志愿服务、关爱妇女儿童志愿服务等12支区级专业化志愿服务队和4支镇街志愿服务队伍,推动志愿服务精神蔚然成风。截至今年9月份,全区累计新增注册志愿组织116个,累计新增志愿服务时数26.5万小时,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6459场。
如今,广大志愿者活跃在扶残助弱、社区服务、关爱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医疗、环保、应急救援、文化、网络文明传播、法律、禁毒等方方面面,在全区营造出浓厚的崇德向善氛围。
■“通济慈善行”,小朋友主动捐款。
涵育文明
传统文化润乡村
如果说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那么乡村文化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村史馆,各种展品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民俗乡情,孕育着崇德向上的文明新风;巷陌间,敲锣打鼓、舞龙醒狮、粤曲传唱,村民的精气神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得到提升。内在的气质提升了,外在的颜值也发生蝶变。如今,行走在禅城乡间,昔日脏乱的村容村貌已彻底改变,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蝶变背后,是禅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滋养,建设美丽文明村居推动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作为全国经济百强区的一分子、佛山中心城区,禅城从2017年起,围绕“三美一优”(环境美、风尚美、人文美、服务优)的总目标,以规划引领、文明支撑、文化为魂,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一特色”。在建设美丽文明村居的过程中,尤为重视文化的滋养作用,坚持文化传承与树立新风并举,成功塑造出“仁善紫南”“文德湾华”“龙狮圣源·莲塘毓秀”“通济永红”等20个特色村居。
在美丽文明村居建设过程中,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活动在乡间传承不息。每年中秋节,上元村村民自发扎作火龙,舞火龙习俗吸引村里村外上万名群众围观;端午节,湖涌村便会出现“上草艇、鸣花炮、齐划桨、出龙门、绕河涌”的热闹场景;还有行通济、孔子诞、主帅诞、国笋文化节……这些民俗文化扎根基层,代代传承,成为推动村居发展的强大精神养分。
与此同时,禅城大力开展“思想引领、文明涵育、文脉传承、规范创建”乡风文明四大行动,持续推进村规民约修订工作,扎实开展各类文明文化主题活动。以思想引领为例,在全区现有“一村一品一特色”示范点基础上,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品牌向其他村居延伸;再如文明涵育行动,结合好人文化,以好人精神为引领建设崇德乡村,以创建文明家庭为示范建设孝义乡村,以志愿服务为带动建设乐善乡村。
如今,这些村居不仅“留住了乡愁”,还“看得见发展”。“全国文明村”紫南村,以文化为魂,用仁善立村,并串联起村内的广府家训馆、佛山好人馆、紫南村史馆、贤德公园等文化场所。“全国家风文明示范村”龙津村,大力锻造“和美龙津”品牌,传承《龙津古训》,厚植和美家风,以家风促村风带民风,不断激活乡村文化振兴内生动力,为全国创造出可资借鉴的家风实践样本。
文化立村,文化兴村,久久为功。今年,禅城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抓手,在20个美丽文明村居示范点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利用文化志愿服务队伍,把戏台“搭”进村,把小品、戏曲、歌舞及非遗节目送到群众家门口,大力宣传党的政策、传播文明乡风、弘扬传统文化,为广大群众送去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实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着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此外,禅城还推动文明创建向各镇(街)和其他村(居)延伸,力争到2019年底全区文明村镇创建达到全覆盖。
激励追梦
红色文化育新人
“怀揣铁军的教诲,带着铁军的希望,告别可爱的校园,去实现明天的梦想……”这一首《难忘铁军》,是如今佛山市铁军小学近1500名学生都会唱的歌曲。
“铁军精神是我们学校的根脉所在、灵魂所依和力量所系。”铁军小学校长张丽琴介绍,学校充分挖掘铁军精神,以跟铁军姐姐比追求、比勤学、比实践、比奉献的“四比”红色主线贯穿教育过程,引导孩子重温铁军史、重讲铁军事、重演铁军剧、重立铁军志、重塑铁军魂。“把铁军精神弘扬好,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是铁军小学的责任和使命。”张丽琴说。
铁军小学是禅城区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传承红色基因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禅城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结合“我们的节日”,广泛开展“清明祭英烈”“向国旗敬礼”“我和我的祖国”“童心向党”等“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教育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校园文化,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今年国庆前夕,禅城区举行“同升国旗、同唱国歌”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101个学校会场逾13万市民群众、师生代表高唱国歌,并邀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好人潘柱升等先进典型,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深情讲话,分享他们与祖国共成长的鲜活故事,以此激励青少年在新时代勇于追梦、奋斗不息。这正是禅城通过鲜活宣讲让爱国主义精神温润心灵的生动体现。
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同时,禅城还注重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青少年汲取成长力量。如大力开展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让青少年在诵读中“学道德模范、做有德之人”;组织粤曲、剪纸、书法、龙狮、蔡李佛拳等传统项目进校园活动,邀请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引导青少年感悟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此外,禅城还将传统文化与创客教育灵活融合,碰撞出创新火花。如澜石小学的创客作品“创意彩泥——粤剧体验平台”,融合了音乐、美术、语文、信息技术等学科,加入科技以及文化元素,使不同角色的粤剧公仔会随着掌声摆动,让优秀的粤剧文化更加立体灵动。再如铁军小学的创客作品“3d打印 狮扎与金箔工艺”,让传统狮扎插上了创意的翅膀,通过跨界合作给非遗传承带来了全新思路。
如今的禅城,文化与城市共舞,与市民共建,与百姓同乐,与发展同行,成为兴盛文明之风、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力量。展望未来,一个因文化变得更为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高质量发展禅城,更值得期待。
短评
种下善念种子开出文明之花
◎蓝志中
善念是一粒种子,善心是一朵鲜花,善行是一枚果实。
在禅城,总有这样的善意故事,时时温暖着我们。看似是普通人琐细的日常点滴,但却蕴含着细微的善意和爱,让我们真切地感知到这个世间的美好。
而禅城在传承文化和弘扬乐善精神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将文化传承融入学校教育和服务群众中,将文明实践融入文化活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倡导善行义举、好人文化,以“唤醒”为核心理念,在众人心中种下善念的种子,希望能带动更多人关注、投身公益,感受、传递正能量,着力培育时代新人。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从普惠性的群众文化活动,到大型民俗文化盛事;从好人宣讲进校园进社区,到在全社会推广开展志愿服务;从传承红色基因,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和文明实践行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校园文化、大众文化,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参与中提升素养和获得感。弘扬正能量已悄然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最时尚的元素,一个文明的风向标。
梳理禅城近年来文化文明力量的凝聚与迸发,有一个显现的事实,那就是文化的传承与淬炼、文化的普惠与提升,都带着岭南文化、群众文化、乐善文化、校园文化的印记,鼓动了文明之风的兴盛,培植了文明之事的繁华,助推了文明之人的成长,造就了文明力量的蓬勃。
如今,在文化传承、文明之风和红色基因的熏染下,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把文明美德带出校园、带进家庭、带向社会,而参与其中的群众也以切身的感受向身边的人传播,他们所感染和带动的,不光是数百万个家庭的幸福,更是禅城未来兴盛发展的鲜活模样。
播散文明的种子,盛开希望的花朵。无处不在的文化力量和文明力量,已成为禅城引导崇德向善、培育时代新人的阳光雨露,成为构筑道德大夏的牢固基石。
当前,佛山城市发展正处于全面转型中,志在打造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强中心”的禅城更需要城市文明的内核,寻找和发现人性的美好,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不断发现佛山的美、传播佛山的美,形成一个好人带动一群好人,在涓涓细流中汇聚成一股巨大的正能量,铸就大爱佛山的精神力量,继续巩固全国一流文明城市的基石。
愿你我心中都怀有一份善意,在时光中淬炼,不知不觉中释放,感染更多的人。
策划/珠江时报记者蓝志中采写/珠江时报记者黎小燕(图片均为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