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街角小讲堂”生动有效地将党的声音传递给广大民众,让党的创新理论和政策在群众中落地生根?
“各位街坊,我们今天所在的小公园以前的样子你们还记得吗?”“老师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宣讲,我听了之后明白多了。”……在郁郁葱葱的大榕树下,街坊邻居们围坐一堂,聆听“大榕树下的小讲堂”传来的智慧之声;又或是在繁华街角,行人驻足,被“街角小讲堂”的精彩讲述所吸引。
近年来,清远市理论政策宣讲活动别出心裁,成功打造了诸如“大榕树下的小讲堂”和“街角小讲堂”等富有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品牌。这些“小”讲堂通过巧妙融合“红色 宣讲”“文艺 宣讲”以及“故事 宣讲”等多样化模式,生动有效地将党的声音传递给广大人民群众,让党的创新理论和政策在群众中落地生根。
“小讲堂”的大舞台
群众在哪里,就宣讲到哪里。在清远市清城区,一场场别开生面的“街角小讲堂”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在城市的街角公园,原本只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如今却变身为理论宣讲的大舞台。一排排板凳,一段段引人入胜的故事,就能吸引众多市民驻足聆听。
为了让这些讲堂更加贴近群众,清城区精心培育了一支由各行各业优秀代表组成的宣讲队伍。他们中有乡村新闻官、青年先锋、大学生,也有老党员和道德模范。他们用朴实的语言、生动的案例,将党的理论和政策深入浅出地传达给每一位市民。
“街角小讲堂”的课程设置也是精心策划的,既包含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涉及基层治理、法律法规等群众关心的热点话题。宣讲员们根据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量体裁衣”定制宣讲内容,以“理论宣讲 ”模式,开发出多种形式的精品课程。
在宣讲形式上,清城区也进行了大胆创新。除了传统的“邀请群众来听课”模式外,还尝试了“追逐人群做宣讲”的新路径。宣讲员们带着扩音器和展架,来到人群聚集处进行“快闪式”宣讲,让理论宣讲从固定的时间和地点,转变为随时随地的灵活形式。
此外,清城区还探索建立了统一的理论宣讲平台管理机制,实现了“群众点单—平台派单—宣讲员接单—群众评单”的基层宣讲“四单”模式。这种模式不仅让宣讲更加精准便利,也大大激发了群众参与的兴趣和热情。
“街角小讲堂”的开设,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深入人心。市民们纷纷表示,这样的宣讲方式既亲切又实用,让他们更加了解了党的政策和理论,也增强了他们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家常话”里的“大政策”
“街角小讲堂”是清城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是清远市创新宣讲模式、打造特色宣讲品牌的缩影。
在连南瑶族自治县,清远市深入挖掘并充分发挥民族特色,结合瑶族盘王节耍歌堂的传统活动场地打造“歌堂坪讲堂”,充分发挥“瑶老”在群众中的威望,采用瑶族语言,灵活开展理论宣讲活动,使宣讲内容更加贴近群众,增强了宣讲效果。
清远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小讲堂聚焦时事热点与群众关切,涵盖党史、法律法规、乡村振兴等多个政策领域,通过“理论宣讲 故事分享”等创新形式,将政策内容融入歌舞、小品等节目,确保宣讲既有理论深度又富有情感共鸣。
“街角小讲堂”“大榕树下的小讲堂”“歌堂坪讲堂”……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宣讲品牌以其亲民、接地气的特点深受群众喜爱。它们不仅让党的声音传遍了每个角落,也让党的理论和政策更加贴近群众、深入人心,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引导群众积极投身新时代文明实践,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跳转链接:
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