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联盟广东站-九游会国际

张恒珍:“把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
时间: 2023-12-26      来源: 南方日报

  为新员工授课、装置现场实训……时至今日,54岁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下称“茂名石化”)首席技师张恒珍仍每天进车间,这也是她进入茂名石化30年来一直坚持的习惯。

  30年前,这名山东姑娘只身来到广东,投身于改革开放大潮中。30年后,只有中专学历的她已成长为全国石化行业技术“大咖”,保持着40多万次操作“零差错”纪录,荣获有“工人院士”之称的第十四届中华技能大奖,曾担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书写了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人生篇章。

  站在改革开放45周年的节点上,回顾职业生涯,她更多感叹自己赶上了好时代;展望未来,她对全省广大技能人才寄予厚望,期待他们把个人命运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把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

  口述时间:2023年11月7日

  口述地点: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

  “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国家面貌和个人命运”

  南方日报:今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您能否讲讲改革开放对您的影响?

  张恒珍: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我们国家的面貌,也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1994年,我从兰州化工学校(注:现已并入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毕业,当时是双向选择,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茂名石化。

  来茂名石化之前,我还没来过广东。为什么来?因为广东是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大家非常向往,都想去看一看。另外,茂名石化当时正在新建30万吨乙烯项目,规模在当时是全国最大的,其工艺、设备等成套技术都是进口的。如果能够驾驭这套装置,我觉得对个人也是很好的锻炼机会。

  在茂名石化近30年,我有幸见证我国石化行业一步一步由小到大、由大到强。

  其中较为典型的是设备和技术的国产化应用,当时一期全套设备都是进口的,到了二期设备国产化率达87.8%,特别是裂解气压缩机,茂名石化第一个“吃螃蟹”开发国产化应用,我是从头至尾跟进参与的。

  还有设备长周期运行。以前大约一年一修,2005年茂名石化率先实现79个月长周期运行后,行业才慢慢改革到三年或四年一修。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减少维修次数,就能减少浪费和损失,现在我们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

  在此过程中,我也得到了极大的成长,收获了很多。2012年被评为茂名石化首席技师,2018年获得第十四届中华技能大奖,2019年被评为中石化集团技能大师;同时还有幸当选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总的来说,改革开放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更多机遇,行业和企业发展起来了,个人才有更多选择的机会。

  南方日报:您的经历很励志。从一名中专生,到中石化集团技能大师、茂名石化首席技师,您是怎么做到的?

  张恒珍:初到茂名石化时有诸多的不适应,但我更多是考虑如何把工作干好,我的生活除了工作还是工作,这也是我多年的状态。

  印象比较深的是,进入茂名石化时,茂名乙烯1号裂解装置正在建设,我们是看着它一天天“长大”的,从一条管线、阀门到塔,从无到有……在这个过程中,只要有机会,我都会赶往建设现场,提前熟悉和了解装置,有时一天要跑好几次。后来,涉及700多台设备、8000多段管线、上万个操作指标的所有流程我都“打通”“吃透”了。根据我多年操作心得总结而成的《茂名乙烯“1号裂解装置分离系统张恒珍操作法”》,成为公司培训乙烯员工和解决日常操作难题的“指南”。

  除了个人努力,我认为更为关键的是国家对技能人才的重视。技能大师是中石化集团技能评价的最高等级,目前,整个中石化先后评选出4批、共计96名技能大师,其中茂名石化就有5名。能有这样的成绩,与茂名石化注重为技能人才提供成长通道密不可分。茂名石化在2021年就开始了八级工评定,率先在行业内打造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技能操作三支队伍。我就是这样时代背景下的受惠者。

  “勤学苦练才能精益求精”

  南方日报:在石化行业,您创造了一个纪录——坚守生产一线近30年,40多万次操作零失误。可否分享您的心得体会?

  张恒珍:在成长过程中,我一直告诉自己:必须勤学苦练,才能精益求精。平凡的岗位是成才的摇篮,把平凡的工作做好了就是不平凡。

  我们这行有一定特殊性,出了问题就不是小问题。随着对工作认识的不断深入,我对自己的工作愈发敬畏。为什么我从未放弃学习?是因为总是担心哪里没学到、没掌握以及哪里无法解决问题。这种不熟知感和不舒适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正因为有这种压力,我坐在操作台上很专注,一直盯着监控画面,不跟别人聊天。下班回家后,我也会不断复盘、思考,假如这个地方泄漏了或者阀门出故障了,该如何处理。我会写成操作步骤,拿张纸画流程图……这些图纸我贴了几大本。

  现在全行业都在开展事故应急演练,其实我那时候每天都在应急演练。只有这样,才能在真正出现问题时应对自如。

  南方日报:这样的状态会不会太枯燥、单调?

  张恒珍:说真的,我从来没感觉到枯燥。我爱人经常说我“上班像条龙”,非常有激情、有热情。解决一个问题,是一种收获;帮同事们解决一个问题,也是一种收获,我非常享受这种感觉。

  特别这几年参与人才培养,虽然不能说是桃李满天下,但也是“花香四溢”,挺有成就感的。

  “坚定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南方日报: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始终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您认为这对广东近2000万技能人才意味着什么?

  张恒珍:始终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清晰地表明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心和趋势。这为全省技能人才提供了大量机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更高技能人才。

  希望广大技能人才主动将个人命运融入到国家发展大局,坚定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另一方面,我们要不断提升能力,与时代相呼应,比如在人工智能时代大趋势下,要提早适应角色转变,要有危机意识、紧迫感。

  南方日报:我们注意到,担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期间,您每年都有关于技能人才的提案。

  张恒珍:技能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资源,是促进产业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我是技能人才队伍中的一员,对他们相对熟悉,有机会站在全国“两会”这样的平台,理应关注他们的诉求、传递他们的心声。

  履职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期间,我总共提了八个关于技能人才方面的提案,每年至少一个。比如,2018年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我提交的《关于弘扬工匠精神充分调动和保护技术工人积极性的提案》被纳入全国政协2018年度重点督办的提案。现在这些提案很多都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比如新八级工制度落地,打破了技能人才职业发展“天花板”,让技能人才未来更有“奔头”。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