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上午,由团省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和省志愿者联合会共同主办的2015年广东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山区)计划志愿者座谈会在广州召开。据了解,243名大学生志愿者将于近日启程奔赴西部(山区)的11个地市基层乡镇,开展为期1年至3年的志愿服务。
“90后”成志愿者主体 坦言找到自我
笔者从现场了解到,近年来我省西部(山区)计划的志愿者都以“90后”为主,特别是今年入选的志愿者,基本上全是“90后”。
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2013届西部计划志愿者邵书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托云牧场服务后选择扎根当地。她感言,几年的边疆生活使得自己更加关注精神世界。“去到那边不久,我就意识到,虽然没有超市,没有快递和发达的交通。但是我发现,其实没有这些,我也可以活下来,而且活出不一样的质量”。
“看着那些树在戈壁滩一天一天地长大,你帮助当地的小孩看书识字,这些很细腻丰富的感受,这种充实、坚强的自己,是我以前都不曾发现的。”
黄加荣是往届志愿者之一,毕业于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的他于2011年参加西部计划,在广西服务了两年多,希望能够“雪中送炭”的他最终成立了名为“炭火”的公益助学组织,长期资助84名孩子。在结束志愿服务之后,他本来可以回到广东团省委工作,最终却又选择了回到广西,扎根在那里去完成他的梦想,“人生的七十分之一去开启西部之旅,我在那里找到了自我。”他解释说。
本科以上占比约85% 支教团一半是硕士
作为中央财政、省财政专项扶持下的一项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广东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山区)计划今年招募范围有所扩大,除了省内应届毕业生和在读研究生外,还吸引到了众多国内高水平大学甚至是国外顶尖大学优秀毕业生的积极参与。
在今年我省西部(山区)计划入选的243名大学生志愿者中,本科以上学历大学生志愿者有205人,占比约85%,省外高校大学生志愿者35名约占12%,除有来自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等省内著名大学外,更有来自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等海内外一流学府。
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硕士毕业于美国南加州大学的陈凌超坦言,她的亲戚朋友们很多都不理解:为什么出了国最终还要回来支教。但她认为,出国和回来支教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促进的。“尽管我们散布在各个角落,但我们都从用心服务几十人、几百人开始,到服务更多人,用有限的时间和能力做更多的公益。”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与往年的西部支教团相比,今年是研究生最多的一年,其中有一半学生是硕士生,毕业于中山大学的杨彦鹏今年选择加入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他这样解释道:“其实在大城市中,我们虽然做知识传播工作,但使用率很低,但我发现,曾经在一次工作期间赴西部讲学,我生动展示了教学内容,博得了学生的欢呼,一些资深老师居然课后要向我学习,这对我触动很大。”
正是通过这次讲学,杨彦鹏深深地体会到了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是多么缺乏人才资源。
12年选派大学生志愿者近3000名
据了解,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整合社会资源支持“山区计划”发展提升,这次西部计划将与北京一家助学公益基金会合作,从今年起,每年向省志愿者事业发展基金会捐款约200万元,在原“美丽中国”广东支教项目基础上,各方共同新增组织实施“山区计划青年支教专项”,面向省内外高水平大学每年招募50名优秀应届毕业生志愿者,到广东山区中小学从事为期2年的支教工作。
据统计,自2003年实施西部(山区)计划以来,我省累计选派2993名大学生志愿者,在服务地实地走访近2000个基层乡村,成立基层志愿服务队500多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逾5200场次,为当地民众提供服务达600万小时,为西部省份的经济社会发展,为边疆地区和民族地区的稳定团结,为粤东西北地区的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经培训,志愿者们近日将陆续奔赴西藏、新疆、广西、贵州、云南、四川、宁夏、重庆、河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西部10个省区市以及省内粤东、西、北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服务地,在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法律援助和社会工作等领域开展服务。 (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