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珠海地处海疆,战略位置重要,每当外敌入侵,珠海首当其冲。1937年7月日军先遣舰队开始在唐家至九洲洋海面巡查。8月,日军侵占荷苞岛。” 从事数十年地方志和党史研究的罗祖宁在其编撰的《珠海抗战纪实》中提出,“珠海应是华南地区最早被日军侵占的一块地方”。
日军在沦陷区的野蛮掠夺与破坏激起珠海人民的强烈反抗。1937年8月,中共中山县委会在石岐成立,并派党员梁奇达到珠海成立五区工委。小濠涌、南屏等20多个乡村的党组织也先后建立、恢复和发展,有党员300多人。各级党组织高举团结抗战的旗帜,领导民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组建八区抗日游击大队、凤凰山抗日游击队、海上游击队等抗日武装,开辟黄杨山、凤凰山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
此外,中小学师生走上街头宣传抗战,群众性的集会、演说、戏剧等文艺宣传活动,遍及城乡,多种形式的抗日救亡组织遍地开花。既有各村组织的不同形式的自卫队和救护队,如唐家抗日壮丁队、南屏青年抗日后援队、上栅抗日守备队等。也有各种后援会,如八区组织了“民众抗敌御侮后援会”、“农民抗敌后援会”等。妇女界也组织起“抗日救亡募捐队”,“前线服务队”等机构。斗门妇女界在女产党员邝建林的带领下成立“抗日民主妇女协会”,积极宣传抗日,参与救护,发动华侨捐款。斗门还组成了全区统一的少先队,协助抗先队、妇女会进行抗日宣传,监视汉奸等活动,香洲、前山等学校教师组建了“沿海抗日服务团”,广大华侨和港澳同胞纷纷捐资支援家乡的抗日活动。
南屏青年抗日先锋队
1938年12月,中山县成立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中山县总队,各区相继成立抗先组织,共1200多名青年参加。在珠海,南屏青年抗日先锋队(简称“抗先队”),是中共党组织领导下的一个先进青年抗日救亡团体。
“九一八”事变后,南屏村中的甄贤学校成立了抗日救亡宣传队。1938年夏,在郑汝森、郑炳芳、容观奇等党员的组织发动下,以甄贤学校抗日救亡宣传队为基础,成立全区性抗日救亡组织——南屏青年抗日后援队,沿岐关公路到小榄一带演出抗日话剧、贴标语。不久,“青年抗日后援队”改名为“抗日社训队”。
抗日社训队除从事抗日宣传和伤员救护工作外,还武装起来与日军作斗争。1939年春,根据中共中山县委的指示,南屏抗日社训队编入广东省青年抗日先锋队中山县队部。同年5月,南屏抗先队正式成立,成为全省和中山县抗日青年组织的一部分。在其带动下,珠海地区各乡村的抗先队纷纷成立。
八区抗日游击大队
八区抗日游击大队是由中共组织在中山县八区(今斗门区)组建的一支抗日武装。早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就有党员在小濠涌一带活动。珠海市文史专家罗祖宁的《珠海抗战纪实》资料上记载,八区抗日游击大队从1939年开始,先后参加大小战斗无数次,其中较著名的有八卦山狙击战,袭击马山、湴涌日伪军据点战斗,大虎战斗、黄杨山战斗等。
1940年8月,日军出动200多人乘炮艇攻打月坑八区抗日游击大队驻地。游击队在村前八卦山布防,奋力抗击,掩护群众向新会沙湾撤退,打响了八区人民抗日的第一枪,大长八区人民的抗日斗志。此后,八区人民在中共党组织的领导下不断抗击日本侵略者。
海上游击中队
从1937年8月9日荷包岛被占开始,日伪军、汉奸、海匪相互勾结,拦截海上交通船艇、抢劫渔船,无恶不作。为适应珠海地处沿海的斗争特点,中共组建海上游击中队,开展海上游击战,开辟海上交通线。
1938年2月,海上游击中队与五山根据地指挥部派出的一个中队密切配合,制定方案,决定拔除淇澳岛上敌伪据点。部队先派出一个小分队潜入岛上做内应,其余战士化装成渔民驾船从海上游击中队驻地崖口出发,当船靠近淇澳岛时,战士们立即冲上岸,与预先潜入岛上的小分队队员里应外合,包围了自卫队驻地,岛上伪乡公所和伪自卫队40多人大部分被歼灭。这次战斗,使珠江口一带东至蛇口、沙井、黄田,南至香洲、澳门,西至番禺等交通线为海上游击队控制。这次战斗,在广东抗战史书上被称为“淇澳岛战斗”,并被载入《广东革命史辞典》一书中。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海上游击队在淇澳岛附近海面遭敌船包围,大部分同志壮烈牺牲,仅剩两条船开赴东纵。(珠海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