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创文工作的推进,梅州的基础设施正在提升。图为梅江桥南端的天桥。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文明新风吹遍梅州的大街小巷。
在梅江区江南街道新中苑小区,基础设施的改造不仅美化了群众的生活环境,也提升了市容市貌;在梅县区新城办事处和谐家园小区,业委会带领着住户自发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车辆主动避让行人在梅州已蔚然成风……
日前,2020年梅州市文明委第一次会议暨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推进会召开。会议总结2019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情况,研究部署今年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和创文工作。2019年,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梅州市创建文明城市取得明显成效,在最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之中,梅州比去年进步15名,基本达到了打赢翻身仗的目标。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今年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决战决胜的“大考”之年,责任重、任务艰。“我们要拧成一股绳,齐做一家事,全身心投入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争取早日迈入全国文明城市的行列。”梅州市委书记陈敏在会上说。
见成效
创文排名全国全省双提升
梅江区梅江二路两旁,融入城市ci元素的花盆装点了朴素的街道;梅县区伯公下李屋市场经过整治,环境变好了,占道经营的现象也消失了;夜幕降临,归读公园的路灯亮起,市民们的欢笑声回荡在上空……
日前公布的2019年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结果显示,去年梅州市得76.93分,全国排第83名,全省8个提名城市中排第6名;群众满意度达98.93%,获全省第一、全国并列第6名。
成绩振奋人心,背后竭尽全力。创文工作开展以来,作为粤东北山区城市,面临着基础设施差、历史欠账问题多、经济实力薄弱等问题。在2018年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中,梅州位列全国98名,相较于全省其他7个提名城市,梅州起点低、任务重,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三年多来,梅州始终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当做精神文明建设的第一抓手,抓紧抓实文明实践推进、道德引领、文明校园创建、志愿服务水平提升、市容市貌改善、交通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努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见人见事见精神。
——落实五级责任制,将问题细分到每一个人。梅州共划分了516个网格,每一个网格都配备了多名干部对网格进行管理。按照市、区、镇(街道)、村(社区)、网格员的划分方法,梅州对每一级的责任人都布置了详细的任务,确保创文工作落实到位,形成党政齐抓共管、市民热情参与的良好局面。
——建设文明阵地,将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近年来,梅州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其中丰顺圆满完成全省试点首批工作任务,探索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丰顺模式”。目前,全市共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8个、实践所108个、实践站1597个,基本实现县、镇、村三级全覆盖,累计开展文明实践活动1.12万场次。
同时,梅州紧抓文明校园建设,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按照文明校园创建要求,去年梅州共评选出54所“梅州市文明校园”,并新建4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城乡同步推进。目前,全市有全国文明校园2所、省级文明校园3所、广东省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18所、市级文明校园152所。
——提升志愿服务,营造互帮互助的氛围。上下班高峰期,身着各色马甲的志愿者辅助交警引导城市的交通;周末,志愿者们自发组成清洁队,清除附着在楼栋墙壁、电线杆、公交站牌上的“牛皮癣”,清扫背街小巷;志愿者们还不定期到孤寡老人家走访,为他们送去关爱……围绕关爱弱势群体、党员志愿服务、政策宣传等方面,梅州大力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截至2019年底,梅州全市注册志愿者人数达37.6万人,累计开展志愿活动数达24651次,累计服务时长达438万小时。城区注册志愿者人数、注册率、参与率,均达到创文指标要求。
——选取道德模范,用榜样力量引领道德风尚。梅州持续深入开展“身边好人”评选,让身凡人善举、平民英雄、草根人物走到台前。同时,梅州还组织成立“身边好人”宣讲团,发挥“身边好人”在引领社会文明风尚中的示范带头作用,为市民树立道德榜样。
据统计,去年全市有4人获评“中国好人”,9人获评“广东好人”,40人获评“梅州好人”,有“全国文明家庭”1户,“全国最美家庭”2户,“省级文明家庭”2户,“市级文明家庭”76户。
斗转星移,两年转瞬即逝,路还是那条路,梅水还是那条梅水。但今非昔比,梅州处处洋溢着文明的气息,城市更美了,生活环境更好了,市民的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攻难题
坚持问题导向 直面创文痛点
走进梅江区西郊街道的西区市场,“干净、整洁”是记者的第一印象。市场的地板铺上了灰色地砖,摆放蔬菜、肉类的台面也覆盖了不锈钢;在摊位的四周,设置了排水沟,台身贴上了纯色的防水壁纸作装饰;每个摊位都挂着牌子,上面贴着营业执照和摊主的基本信息。环顾整个菜市场,无商户地下摆摊的情况。
“以前的菜市场就是脏乱差的代名词。”摊贩丁春英告诉记者,“地板坑洼不平,摊贩乱排水,整个菜市场都是湿漉漉的。市民也有随手乱扔垃圾的习惯,挑选完蔬菜之后就将老的、烂的菜叶扔到地上,人来人往,将地板弄得十分脏。”
在梅城,这样的老菜市场并不少见。它们是创文过程之中的“硬骨头”,整改难度大、耗费时间多。但同时它也是城市的窗口,折射出城市的现代化进程、管理水平与治理能力,反映出居民对环境卫生、健康安全的追求。
面对短板,梅州迎难而上。
梅州将西区市场升级改造工程,列入了2019年城区城市建设管理“十个一批”民生实事项目,总投资369.79万元,全面改善菜市场的老旧设施。
“我们对西区市场的外立面进行改造,采用瓷砖构筑外立面、钢结构树脂瓦面,并增设排水沟加强市场的排水能力。”梅江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为了提升市场的卫生状况,我们每日都会安排工作人员到市场巡察,减少地摊摆卖的情况。”
如今,完善的功能分区、整洁的购物环境,让人很难将其与之前的脏乱差联系起来。“买菜的感觉舒适多了,加上本就实惠的价格,让我越发喜欢来这里买菜了。”市民邓秀娇说。
西区市场的改善,是梅州直面难题、敢啃“硬骨头”的一个缩影。
建成区、老城区基础设施不完善,背街小巷、农贸市场脏乱差,城市乱停乱放、乱拉乱挂等“六乱”现象较为普遍,而且城市重点区域管理不够精细等,都是摆在梅州面前的难题。
梅州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薄弱环节,通过突出梳理一系列清单、制定一系列方案、采取一系列措施,查不足、抓整改、促提升,多方面发力,补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短板,进一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程度。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会上,梅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市教育局、梅江区等单位作为先进单位发言时,敢于指出自身工作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我批评,体现了梅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决心。
“我们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立足主战场、当好主人翁、打好主动仗,坚决高标准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任务。”梅江区委书记朱国城说。
创文就像检验城市管理水平的试金石,只有正视问题,不断检视自身存在的问题,才能激发强大组织作用力。让每个环节、每个人、每个链条都高效运转起来,为创文攻坚冲刺提供强大动力。
再部署
细化《任务清单》 强化问责制度
沿着梅县区新城办事处西桥社区的沿江半岛大道行走,只见车辆川流不息,这里是梅县区通往梅江区的一条交通要道。尽管经过整治,车辆停放到一旁的商铺前、行人横穿马路等违规现象已减少,但仍会出现堵车现象。
“遇到行人横穿马路、车辆乱停放的行为,我们看到会及时制止,严重的会拍照上传至交警分管部门。”梅县区西桥社区党总支书记温清华说。
创文是一项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需要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然而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往往因为某部分的缺席,造成联动不顺畅、办事效率低、条块分割明显等现象。
在大会上,梅州市委副书记王庆利清楚地点出了梅州在测评中被扣分的项目,包括网上申报材料质量不够高、实地考察点位推进整改不够快、问卷调查覆盖面不够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不够扎实等。
工作不到位、责任不到位、保障不到位、奖惩不到位等原因显而易见。
因此,梅州细化《任务清单》,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强化“一把手”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丢分、谁担责”的原则,确保工作全覆盖、管理无漏洞、创建无死角,按时按质完成创文工作。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任务一经确定,就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奋发有为、担当作为,努力推动创文工作见实见效。
2020年,是关键之年,是第一个创建周期的“攻坚年”,梅州面临着疫情防控工作常态化、经济社会发展平稳化、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考核。
精神文明建设是做到“两个维护”、应对“两个大局”、决胜全面小康和决战脱贫攻坚、夺取“双胜利”、推动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的重要保障。
梅州市创文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梅州将重点围绕“1 9 n”的文明创建工作思路,继续深化“四级联创”,完善创建机制。根据2019年测评情况,重点围绕材料、点位、宣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持续深化“查问题、补短板、促提升”行动,努力取得更好成绩。
同时,突出抓好环境改造提升、交通秩序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市场环境提升、公益广告提升等“五项提升工程”,补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短板,进一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程度。
立下军令状,就要打胜仗。会议上,陈敏代表市创文指挥部,向12个创建工作部牵头责任单位签发了创文责任书,以更严格的要求、更具体的考核,督促创文工作的实施。
陈敏表示,全力争取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现在,迎接“国检大考”的号角已经吹响,需要大家拧成一股绳,齐做一家事,以会议为新起点,迅速行动起来,投入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争取早日迈入全国文明城市的行列。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记者观察
创文不可“剃头挑子一头热”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总抓手。创文迫切需要凝聚多方力量,上到领导班子,下到人民群众,每一个群体都是创文中的一环,缺少一环,在创文过程之中就会异常得艰难。
随着今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进入冲刺阶段,梅州创建的步子加快、措施强化。
“拆临拆违”拆到自家车棚,家门口的“马路菜市场”被清理,要回答入户调查问卷……有时候,文明升级也会让人不适应、不舒服。城市管理的规范、文明素质的提高,不可能不付出任何代价就轻而易举地实现。
一方面是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一方面是生活将会面临暂时的不方便,这样的矛盾在创文中难免会出现。特别是对于现阶段的梅州来说,要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就需要干部们耐心地去面对、解决矛盾,发动群众参与其中。不然,创文过程中缺少“人民群众”这一环,光靠领导干部这一“剃头挑子”,全国文明城市这顶桂冠要摘下就好比“徒手摘星”。
因此,在创文的过程之中需要基层干部们多多转变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
创文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为了给市民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通过创文,菜市场不乱了,老旧小区、破损道路等城市基础设施大有改观,文化体育设施也更便民利民了,甚至法治、营商环境也得到改善,这是众望所归。
记者在走访的过程之中了解到,一些市民之所以对创文心有芥蒂,根本原因是害怕折腾了半天,终究只是表面功夫,政府许诺的长远目标难以实现。
所以在进行创文的过程之中,基层干部需要用心去普及文明小知识,而不是简单地应付了事,两头热中间冷。
其实,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是一次政民互动的过程。当政府部门以问题为导向,把文明创建的重心更多放在补齐城市短板上,市民就会把它当成自己的事。
环环相扣,高效运作,文明才能内化为一座城市的名片,才能打造出真正的“全国文明城市”。(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 梁时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