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网站:
6次获评全国文明城市,连续17年成功举办文博会;加快筹建深圳歌剧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深圳馆等十大新文化设施……近年来,深圳在推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打造普惠性、高质量、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成果颇丰。
南海沧波,翻涌出新。如今,深圳迈向“城市文明典范”的步履坚定自信,“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姿态昂扬,正以大鹏展翅的雄姿,腾跃出新的文化高度。
公共文化发展迈出新步伐
“当我提出要把部分译著捐给深图时,才发现,这里已经收录了我大部分作品。”9月15日,带着感激和些许遗憾,读者任梦离开深圳前,归还了在深圳图书馆借阅的56本书。
2018年至2019年,由深图主办的“深圳学人·南书房夜话”第六季、第七季开办了两期“诗词鉴赏与写作研修班”,深圳大学人文学院多位教授领衔授课,免费开放给市民,任梦也成为其中一名学员。
个体与城市的阅读梦如此联结,折射出深圳公共文化配套之完备。
硬件方面,深圳现有7座博物馆、9座文化馆(含分馆)、54个文化广场,共有公共图书馆110个。深圳歌剧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深圳馆、创新创意设计学院等“新十大文化设施”逐步推进,“十大特色文化街区”建设正在进行。
软件方面,深圳“城市文化菜单”丰盛有味:文博会、读书月、“创意十二月”,深圳设计周暨深圳环球设计大奖等品牌活动涵盖文化艺术、创意设计、科技创新、体育休闲等多个类别,让广大市民充分享受到“月月有主题,全年都精彩”的丰富文化生活。
深圳因创新而发展,因创新而兴盛。围绕先行示范区战略定位,深圳勇闯文化创新“无人区”,努力深化文艺院团改革,完善院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利益分配制度,探索建设适用国际通用规则的文化艺术品(非文物)拍卖中心……
9月,深圳选送的罗湖区戏剧作品《烟》和福田区星辉合唱团双双入选“群文奖”,这正是市区两级人员互通、资源共享、服务联动的机制创新成果,也是深圳群众文艺事业蓬勃发展的强有力证明,更是深圳努力迈向城市文明典范的关键一步。
以深化文艺院团改革为契机,深圳着力打造一批文艺精品力作。近几年,深圳启动新一轮国有文艺院团改革,重点理顺隶属关系,推进融合发展,完善工作机制,激发艺术活力。
抢抓综合试点改革机遇,深圳以文化创新“向上突围”,公共文化和高雅艺术发展迈出新步伐。
优势产业显现新动能
“十一”假期,开业不久的深圳opower文化艺术中心游人如织。2006年华中电厂正式“退休”,成为工业遗址十余年之久。这个老电厂去年经改造后,摇身变为集艺术、游乐、剧场、咖啡厅于一体的复合文化园区,3个月间推出逾50场文化活动。
如此文化实践在深圳各处发生。蛇口旧工业遗存、金威啤酒厂,华侨城创意园区、南头古城等“新十大文化街区”……近十年来,以园区为主、紧密结合旧城改造的文化产业布局模式,造就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集聚区。
产业集聚效应下,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文化旅游、高端印刷、黄金珠宝、文化会展等多个具有强有力竞争优势的行业脱颖而出。截至2020年,深圳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超过10万家,从业人员超过100万人,并拥有深圳文博会等国家级产业平台5个,已成为我国文化输出的重要基地和主要口岸。
作为全国首批文化体制改革综合性试点地区之一,深圳较早提出把文化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的目标,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连续数年,深圳的核心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占全国的六分之一,成为中国文化产业扬帆远航的桥头堡。
如今,华强动漫、雅昌等深圳一批重点出口基地和龙头企业,成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力量。“文化+旅游”“文化+科技”“文化+创意”“文化+金融”等新模式,让新的产业形态叠加、裂变,成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
第十七届文博会期间,《深圳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25)(征求意见稿)》发布,全国数字文化产业高地、国际时尚创意之都、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十大增长极蓄势待发,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文化产业蓝图正徐徐展开。
文明之城焕发新活力
9月29日,深圳关爱行动“乐龄关怀”重阳敬老主题活动启动,2022十大敬老关爱活动同步发布。连续17届的关爱行动已经成为深圳的标识。至今,关爱行动累计举办爱心活动3万项,累计参与1000余万人次。
今年3月,中央文明办公布了2021年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结果,深圳在30个省会、副省级全国文明城市中,排名第二,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再次获得中央文明办通报表扬。自2005年获评首届全国文明城市,深圳至今已连续六次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深圳不仅有深圳速度、深圳质量,还有温暖人心的深圳温度,凝聚成一座城市的文化力量。
在这座崇德向善的城市里,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到“来了就是深圳人”“爱在深圳,情暖鹏城”,以观念的力量吸引人们汇聚于此,直指人心的精神和观念,让深圳的城市精神体系有了凝聚人心的温度、海纳百川的气度。
数字更印证着城市如潮涌般的爱心:截至2021年9月年底,全市拥有注册志愿者260万,占常住人口的15.3%,成为闻名遐迩的“志愿者之城”,“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成为城市箴言。
文明,不仅在于城市的市容市貌,更在于每个市民的内在文化素养。近年来,深圳持续开展了市民文明素养提升行动,以“修心”“养德”“守法”“尚智”“崇文”“健体”六大行动,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养。深圳还推进了《深圳市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方案》等规划,促进文明风尚在基层的培育。
近年来,深圳涌现出孙影、陈如豪吴清琴夫妇、陆建新等一批时代楷模,有中国好人26人,全国道德模范5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5人,深圳关爱行动爱心人物161人。他们感动了千千万万人,也丰富着大家对这座城市的认知,成为深圳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
数读
●深圳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2018年末深圳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1996.11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144.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9%,比2013年提高超过2个百分点。
●截至2020年,深圳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超过10万家,从业人员超过100万人。产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1021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2200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从5.8%上升到8%,年均增速远高于全市gdp增速。
●17年来,文博会展示规模从43130平方米增加至120000平方米,展商数量从700多家增加至2468家。
●截至2021年9月年底,深圳全市拥有注册志愿者260万。
●截至2020年底,深圳“图书馆之城”共有各类公共图书馆(室)、自助图书馆合计1012个,同比增加53个。
●2020年,全市公共图书馆年新增注册读者40.27万人,同比增长37.07%,累计注册读者297万人,同比增长14.46%。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