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联盟广东站-九游会国际

谨防“材料里的形式主义”
时间: 2024-08-30      来源: 南方日报

  4个月签了1300多份材料,参加了270多个领导小组;一个电话能解决的事,非要搞一堆材料,你来我往“十八相送”;真正想看的没写,没必要的写了一大堆,公文像论文一样厚,只能从几十页材料里找重点,从长、虚、空里找干货……日前,媒体在基层调研发现,“材料里的形式主义”让写的人累、看的人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瘴痼疾成为一些地方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拦路虎”。

  “注水材料”为何有市场,可以从两方面找原因。一方面,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现在许多地方都制定了考核方案,细分了考核小项、标准、分值,然而,碍于部分上级部门无暇直奔一线检验工作实效,只能在会议室看材料、听汇报。最终,工作好不好,全看材料美不美;考核优不优,全凭汇报行不行,“干得好不如说得好”,就有人把心思放在了美化材料上。有的上级部门以材料多寡衡量下级对工作的“重视程度”,也有的提出了一些急功近利的要求,刚布置任务没几天就要求上报落实成绩,都可能导致下级为了应付检查给材料“注水”。

  另一方面,则是部分党员干部的利己主义思想和浮躁心态在作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相比于真抓实干,在材料上下功夫熬个夜、甚至加个班就可以做得“出彩”,不仅能轻松过关,也容易博得上级领导注意,可以说是“风险低、见效快、效果好”。“注水材料”不仅能规避责任,“把说的当成做的、把计划当成现实、把思路当作成绩”,“虚功”有时还能转化为政绩,“性价比”极高。

  文风背后是作风,这话一点不假。“注水材料”折射出的是务虚之风,把气力用在这种虚头巴脑的事情上,不去脚踏实地干实事,最后“人来一座宝库,人走一筐废纸”,势必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助长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的心理和好大喜功的浮夸作风,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威信。再者,材料是党政机关推动工作、了解实情、总结经验得失的载体,一份好的材料对工作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若其成为向上级部门展示自己成绩、证明政策正确性的手段,有些矛盾和问题就会被掩盖。有鉴于此,必须下大力气纠治和革除“材料里的形式主义”。

  “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上级部门需要避免将听汇报、看材料作为核心考核方式,而要多走一走、问一问,多下沉到基层看现场、问群众,同时科学设置督查检查考核时间、频次、方式等,让“注水材料”失去市场。好的材料来源于实践,党员干部也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抓实干重实效,以扎实作风精简文风,拧干材料里的“水分”。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