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联盟广东站-九游会国际

广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巡礼:看这些地方有怎样的新貌
时间: 2019-05-13      来源: 广东文明网

  广东省广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工作部署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自工作开展以来,已有初步成效,文明实践巡礼,一起来看看从化、增城、越秀、番禺有着怎样的新貌?

  从化:“问题村”蝶变“童话小镇”

  多见清澈的水塘和位于城之西侧,位于广州从化区西部的西塘村因此得名。昔日的西塘,村中文明观念涣散、经济社会发展乏力、治安案件频发,2012年甚至被确定为重点整治的“问题村”“后进村”。

  近年来,西塘村通过开展平安创建、文明示范村创建、法治强村建设、特色小镇建设等行动,社会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西塘特色小镇。

  文明春风吹拂下,西塘村结合自身优势从“生态经济”入手,围绕“田园童话”的主题,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特色民宿、农业研学旅项目等主导产业,农耕田缘、龟博园等企业的相继入驻,有效带动了西塘村现代观光农业和旅游业发展。利用“节庆效应”,举办特色活动,打响西塘“童话小镇”的知名度,塑造小镇特色活动品牌。

  “为村民提供优质可靠的服务,是村干部心中最迫切的想法。”鳌头镇西塘村党支部书记陈海涛介绍,正是透过文明实践阵地之上的“头雁”工程,建起全国首个乡村宪法教育馆开展普法教育,西塘村由昔日的“问题村”蝶变为美丽的“童话小镇”。经历了从人均收入不足千元,到人均收入突破16000元的跨越式发展。

  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是镇(街)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主要阵地。结合各级需要,从化区坚持整合统筹资源,分批分级设立区、镇(街)、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机构,充分利用现有的农家书屋、乡村大舞台、村民法制议事大厅、世界生态设计大会会址、宪法教育馆、灌渠精神驿站、河岛公园等阵地,建设新时代百姓舞台、农民学堂、红色影院、乡村振兴实践馆、科创体验中心、家风广场、普法基地等实践点,形成一中心(所、站)多点的功能布局,为群众就近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提供最大便利。

  继2018年6月份广州市首个文明实践站在全国文明村莲麻村挂牌后,目前从化区8个镇(街)、221条行政村已实现文明实践所(站)全覆盖,配套各类文明实践点1100多个。

  增城:花海文明村装下年轻人的梦

  大片的鲜绿与点缀其间的缤纷花朵,夺人眼球的巨大花朵装饰魔方,憨态可掬的吉祥物,迎风转动的风车……一走进大埔围村,外人很难不被村前的百亩花海吸引。2012年以前,地处广州最东部的增江街大埔围村,还是一个破屋林立、猪场密布、臭气熏天的“脏乱村”。如今,村里不仅有明艳斑斓的花海、整洁宽敞的马路、各具特色的屋宅,更吸引了大批返乡创业青年,赢得乡村振兴新机遇。

增城区增江街大埔围村将“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做成“美丽魔方”造型景观。

  “农村很大,足以装得下年轻人的梦想。”90后大学生村官张帆2013年年初到大埔围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2014年起担任大埔围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如今要将这个全国文明村的建设经验带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让新风尚得以传扬。

  张帆介绍,近年大埔围村在集中整治个人承包的“散小乱”养猪场的同时,整合盘活了村前的80多亩农田,引进“花海”种植加工基地,以“公司 基地 农户”的方式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开始了对村庄环境的美化与村庄发展的探索。大埔围花海近年向外推介,一时间村内涌入大批游客前来赏花、看花,依靠花海经营,村民把自家闲置房屋利用起来,各种农家餐馆、农家旅舍、民宿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大埔围的“突围”为增城区的文明发展探索提供了一个生动写照。增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刘艳媚表示,自去年5月起,该区还率先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建设工作。“大埔围村的文明实践、风尚传播,破解了美丽乡村建设中遇到的各种现实问题,探索出一条现代文明与乡村文明相融合的发展道路。”刘艳媚展望,增城区会把大埔围村打造成为增城东大门的一个乡村典范,为广州基层农村治理奉献新思想、新经验。

  越秀:2230多年文脉传承出新

  老窦、呈沉切、呃鬼食豆腐……粤语中富有深意的当属俗语、谚语、歇后语,它们背后蕴含着许多有趣故事和民间智慧。在今年4月的“世界读书日”期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粤语讲古”传承人彭嘉志携新作《童说岭南——言之有物》,和粤语讲古传承学生代表陈培斐一起带着传承广府文化的使命,进驻了北京街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地处广州城中心的北京街道,是历朝广州城的核心地带,文脉延续2230多年,承载了丰富生动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记忆,更显示着城市发展思路的推陈出新。

  “我们希望发挥北京街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辐射作用,将其打造成具有广府文化气息、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全民活动阵地。”越秀区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科科长王正衍向记者介绍,越秀区已联手广汉会,成立了一支服务全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礼仪队。他们将与彭嘉志及其粤语讲古志愿服务宣讲队合作,以北京街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常驻平台,做好广府文化的传承工作。

2019越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全民阅读”主题月启动仪式。

  在北京街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里,除了“讲古”,还能“说书”。历时两年编纂的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首批名街道志、广东省首部名街道志《北京街道志》,近日也在文明实践的活动现场发布。该书分为基本街情、千年商都、旅游开发、风土风物、名人与名街、文物胜迹、街乡风貌等篇章,讲述了北京街随广州发展而走进新时代的2230多年历程。

  “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态,传播新思想,单单依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书香羊城全民阅读推广使者、广州市华侨外国语学校校长许昌良说,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提供了重要的学习阵地,可以将阅读范围扩大,覆盖包括政治、科学、文化、历史、艺术等多种学科,市民尤其是年轻人在此环境中熏陶成长,“腹有诗书气自华”。

  番禺:祠堂变身文明生活聚集地

  祠堂是见证祖先历史的重要场所,除了供奉大量的祖宗牌位之外,还有诗词楹联、石碑木匾、墙壁画廊,村训村规、先贤家训等,每一处都是历史的见证。祠堂还是村民文明生活的一个聚集地,也是乡村的根,祠堂文化凝聚着浓浓的乡谊亲情,既蕴涵淳朴的传统内容,也埋藏深厚的人文根基。道德讲堂、健康讲座、村民议事、私伙局、读书会……仁者,人也,亲亲为上。番禺区正是以祠堂为载体,树立爱国、爱乡情怀,注重文化传承,推动乡风文明提升。

大龙村孔子文化中心。

  2018年广州番禺区启动“一村一品”创建活动,融合村内祠堂、文化室等场所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史馆就是其中一项创建内容。如大龙街大龙村结合孔尚书祠、大石街东联村结合何氏宗祠,于去年相继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村史馆。

东联村惇叙堂,市民在借阅。

  番禺区文明办向记者介绍具体做法:他们指导各村利用本村祠堂建设文化大礼堂,设置村史馆或村史墙,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本村的历史变迁,为村民开辟一个历史记忆和留住乡愁的地方,让村史文化得到传承,让村民一代代记住身边的发展变迁。并通过各类村民荣誉榜,张榜宣传本村乡贤、优秀学子、身边好人、星级文明户、美德家庭、好儿女、好婆媳、长寿之星、优秀党员、入伍参军、历任村干部等先进典型,为村民树立近在身边的学习榜样,提升村民的个人荣誉感和幸福感,淳化村风民风。(广州文明网综合 来源:广州日报)




网站群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