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联盟广东站-九游会国际

惠州65万志愿者共建"志愿之城" 让市民共享美好生活
时间: 2018-11-13      来源: 广东文明网

  惠州再次吸引央视关注。11月5日至7日,中央电视台cctv10科教频道《讲述》栏目摄制组一行到惠州市拍摄“志愿之城”建设情况。据悉,该专题片将在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成立五周年大会上展播,并将于12月在央视《讲述》栏目播出。 

  在惠州拍摄的3天,央视科教频道《讲述》栏目摄影组先后走访了10多个地点。图片来源:惠州文明网 

  据悉,下月将迎来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成立五周年,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和央视《讲述》栏目联合推出专题片,讲述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五周年发展历程,推广各地志愿服务先进经验。惠州市志愿服务工作起步早、成效显著,成为此次被报道的三个城市(上海、惠州、洛阳)之一。 

  2017年2月,惠州市被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列为第三批“志愿之城”试点城市,成为全国46个“志愿之城”试点城市之一,也是目前广东省4座试点城市之一。此次央视《讲述》栏目组来访,表示惠州成为报道典型之一,惠州市志愿服务氛围也给栏目摄制组编导金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惠州“志愿之城”得到社会的认可,得力于全市的共建和全力打造,凭着“岭东雄郡”的实力和成绩,从众多的“志愿之城”脱颖而出。

  惠州志愿者为市民提供志愿服务。图片来源:惠州文明网 资料图片 

  65万志愿者共建“志愿之城” 

  在惠州,街头巷尾的“黄马甲”是一道道动人风景。2014年7月1日,惠州市正式成立志愿服务联合会,经过4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在惠州志愿服务网注册的志愿者从最初的100多人上升到逾65万人,其中志愿服务组织近5000个。 

  惠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市文明城市工作局局长、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韩维斌介绍,在推进“志愿之城”的创建过程中,惠州市不断提升志愿服务工作水平、工作质量,重点工作项目化,项目推进责任化,责任落实清单化,通过系列相关机制和体系,推动“志愿之城”向“文明之城”不断迈进,高水平夺取了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接下来,全市65万注册志愿者将上下一心,让志愿服务工作实起来亮起来强起来,为岭东雄郡惠州打造国内一流的志愿服务,让广大惠州市民享受到更美好的生活。 

  惠州文明旅游志愿者在景区为旅客提供志愿服务。图片来源:惠州文明网 资料图片 

  惠州形成“10分钟志愿服务圈” 

  在社区有好人志愿服务站,在公共文化场所有好人志愿服务站点,在公园景区、医院有好人志愿服务岗,如今,惠州的志愿服务正逐步遍布各个角落、各行各业。 

  在机制上,惠州形成“市文明委统筹指导,市文明办牵头抓总,市志愿服务联合会调度管理,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社团组织参与运作”的五级联动志愿服务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惠州市还在全省率先创设“一网”“一微”“一室”“一校”“一云”“一报”“一卡”“一站”等“八个一”志愿服务平台,使全市志愿服务数据共享、工作渠道畅通、运行高效便捷,为全社会广泛参与志愿服务提供了方便有力的通道。同时,还不断拓展志愿者服务,以“站、岗、点、室”“四位一体”学雷锋志愿服务平台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阵地化,形成“10分钟志愿服务圈”。 

  至今,惠州好人志愿服务工作室已达12个,同时,建成社区服务站102个、好人志愿服务站7个、各类志愿服务岗(亭)40个、各类志愿服务点200个、各级志愿服务工作调度中心8个。 

  惠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惠州还建立全市志愿服务工作调度中心,通过整合网站、两微、云信息系统、孵化室、志愿服务卡、好人志愿服务站以及志愿服务学院,有效保障志愿服务工作制度化、常态化、专业化建设。 

  如今,党员志愿服务、社区志愿服务、平安志愿服务、文化志愿服务、科普志愿服务、服务百姓健康、邻里守望、文明交通劝导等18类志愿服务组织遍布各行各业,在提升城市“温度”的同时,有效增强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到2020年,惠州全市注册志愿者人数将占全市常住人口的20%以上。图片来源:东江时报 记者骆国红 

  目标:2020年,每5个惠州人就有1个志愿者 

  目前,惠州市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6%,注册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率达70%,百姓对志愿服务满意率超过90%。 

  为更好地建设“志愿服务之城”,2018年3月,惠州印发的《惠州市建设“志愿之城”实施方案》提出,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城市软实力,将高水平建设“志愿之城”,通过“志愿之城”创建,进一步检验、巩固文明创建成果,使志愿服务成为衡量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的“试金石”和“硬杠杠”,打造城市形象的“最美名片”。 

  《方案》制定了主要目标:到2020年,惠州市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全市常住人口的20%以上,这意味着,城市每5个惠州人中就有一个是志愿者。其中城市建成区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城市建成区常住人口的25%以上,注册志愿服务组织6000个以上,同时,要求注册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人数占注册志愿者总人数的比例达70%以上,注册志愿者每年人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时间在25小时以上,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尚,创建成有温度的“志愿之城”。 

  惠州65万志愿者共建“志愿之城”。图片来源:惠州文明网 资料图片

   惠州形成了关爱互助的社会氛围 

  走在惠州的大街小巷、公园广场、车站机场,您总能见到穿着黄马甲的志愿者,他们协助交警维护交通秩序,为市民义务培训文化课程、为市民提供义诊义剪……惠州市65万余名志愿者用热情与行动,为文明城市创建贡献力量的同时,推动志愿服务向专业化、内涵式发展,推动志愿服务从提供社会服务向参与社会治理、凝聚社会共识转变,进而助力惠州“志愿之城”的打造。 

  通过引导和鼓励全国、广东省及惠州市道德模范,组建志愿服务组织,建设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好人志愿者群体”初步形成,他们的“亲人圈”变成了“亲人志愿圈”,上演“志愿服务家庭总动员”,涌现出志愿服务“夫妻档”“父子档”“母女档”“婆媳档”“祖孙三代档”等“志愿者家庭”,吸引更多群众参加志愿组织、参与服务,从而形成社会大众崇尚好人、争当志愿者、乐于关爱互助的社会氛围。 

  对志愿者的管理和关怀方面,惠州建立健全包括登记注册、服务记录、关系转接、兑换服务、褒奖激励以及组织管理、教育培训、活动保障等规章制度体系,在探索学雷锋志愿服务激励回馈制度方面先行先试,建立起学雷锋志愿服务与社会认同相对接的考评机制,激励回馈一体化让“德者有得”。 

  另外,惠州市文明委出台《惠州市志愿服务激励回馈优待办法(试行)》,惠州市文明办、惠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联合52个市直及驻惠单位签署印发了《关于实施惠州志愿者守信联合激励加快推进志愿者信用体系建设的行动计划》,让志愿者在就医、就业、就学、积分入户、公共服务等方面,享受城市建设发展成果。用制度保障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在组织活动过程中,引导人民的力量平等参与和有效融入到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中来,使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地落实到全民身上。(惠州文明网 记者严映霞)




网站群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