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联盟广东站-九游会国际

茂名高州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
时间: 2024-08-07      来源: 南方日报

  书香为媒,便利的公共阅读空间让乡村孩子在家门口畅游知识海洋;解锁“年例”新习俗,轻宴席重文化树立文明新风尚;“有喜事来种树”,一年7个“植树节”,10年持之以恒栽好一棵“文明树”……茂名高州如诗如画的人居环境与内化于心的文明善举,共同描绘了城市温暖、鲜明的文明新底色。

  去年11月,广东省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部署会召开。会议明确,至2025年底,开展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下称“五大行动”),以乡村地区为重点,着力解决环境面貌、文化生活、文旅产业、移风易俗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建设“干干净净、整整齐齐、长长久久”的美丽乡村。

  高州乘势而上,掀起“五大行动”热潮,坚持城市与乡村并举,铸魂与塑形并重,积极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让精神文明建设成为老百姓可感可知的生动变化。

  美丽乡村激发文化需求

  桥头村有了乡村音乐会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草丛边的秋千上,只有那蝴蝶停在上面……”正值周末,走进高州市根子镇元坝桥头村,阵阵清风送来音乐声。

  在村口一棵名为“琴瑟永谐”的芒果古树下,七八名村民围坐在一起,有70多岁的老人,也有几岁的孩童,他们跟随吴凡明的吉他轻声哼唱,节奏欢快明朗。此刻,绿水青山在侧,清风吹着古树的叶子沙沙作响,仿佛在为歌声鼓掌伴奏。

  村民说,这样的乡村音乐都是随性而起,只要吉他声一响起,大家便聚集过来,在节假日甚至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欣赏,成为村中的一大特色。

  “大家觉得这么美的环境,应该来点音乐,于是我这个‘半吊子’便上岗了。”吴凡明是村干部,也是村中的卫生清洁监督员,还是这场乡村音乐会的常驻“吉他手”。他介绍,桥头村如诗如画,优美的村庄环境激发了村民的文化艺术需求,于是便有了乡村音乐会。

  元坝村是在全省擂台赛中赛龙夺锦、脱颖而出的“冠军村”,还是高州市“甜美果海”乡村振兴示范带上的精彩明珠,年吸引游客100多万人次。村中荔枝成海,白墙黛瓦的岭南风格民房错落有致,风雨廊桥、亭台楼阁相互遥望,村中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生机勃勃,乡愁满满。

  “‘五大行动’就是针对目前群众身边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利益问题展开的,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让人民群众获得幸福感,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茂名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高州市委书记王土瑞说。

  高州把村庄清洁行动作为突破口,与典型村培育有机结合,着眼常态化,激发村民共治共建热情,持续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硬措施方面,结合春节、年例、“五一”等重要节点,组织群众集中开展大扫除、大清洁;配备保洁员1413人,覆盖28个镇(街道)446个行政村;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曝光”机制,开展“红黑榜”“回头看”行动,并制定严格奖惩制度……

  据悉,2024年上半年,高州28个镇(街道)446个行政村共清理村庄房前屋后、“五边”“四旁”积存垃圾5.8万吨,农村水塘、房前屋后小微水体清淤0.8万次,拆除危旧房屋、乱搭乱建、违章建筑449间,因地制宜建设“四小园”477个。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从‘面子’深入‘里子’的温暖工程。只有让群众做主角,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才能深入肌理。”高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卢巧智说。

  软措施方面,一个个小切口撬动乡村大文明。村村制定村规民约,激发村民行为意识;推行“积分制”,倡导村民主动参与村庄建设;指导各村因地制宜开展美丽评比、文明评比活动,涵养新风尚;组织党员乡贤、热心村民带头做表率,开展进村入户宣传教育……高州打造了分界镇、根子镇、石鼓镇等一批文明创建示范镇,318个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去年评选星级文明户4880户。

  “每天生活在画卷里,心情美滋滋,精气神自然好。”在桥头村村口经营小卖部和特产店的吴永仙阿婆说。

  “建房口诀”写进村规里

  老荔枝楼变致富新民宿

  驾车驶过柏桥广场,顺着新铺的柏油路缓缓下坡,很快就到了何耀的新居。“8月3日,广州李先生预订一间客房,连住两晚。8月5日,湛江何女士预订两间客房……”何耀正仔细记录客房预订情况。

  何耀的新居三层半高,其岭南现代风格与村中的统一风貌相得益彰,独特的线条和几何图案设计,又为其增添了一抹时尚感。

  去年年中,何耀动工拆除了自家老荔枝楼,改造为新民宿,并赶在荔枝季到来前开业,抓住了第一波客流量。“本来以为赶不上,幸好有‘建房口诀’。”何耀说。

  何耀口中的“建房口诀”是茂名市农房风貌管控“二十四字”工作机制,即“一户一宅、建新拆旧、带图审批、现场办公、管好工匠、管住材料”。

  农村建房是大事,但在高州,建房人却当起了“甩手掌柜”。

  走进潭头镇乾坡村村民列飞的农房建筑工地,门口处一块蓝牌子格外醒目,牌子上清晰地标注着农房建设相关信息。“监管责任人定期来巡查签名打卡,为我的房子把好质量关、安全关,比我还上心。”列飞说。

  列飞工地上的蓝牌子,是高州在潭头镇率先探索并迅速铺开的“建房必打卡”制度,是对“二十四字”工作机制的具体化和创新延伸。

  “五大行动”明确要求,要结合乡村地理、生态、历史、文化等特色,加强农房规划建设管控,塑造农房特色风貌,推广建设与乡村环境相协调的宜居农房。

  “‘二十四字’工作机制就是为了实现村村有新房,村村塑新貌。让乡村美出章法,美出秩序。”高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亚凤说。

  顶层设计方面,高州发布农房风貌提升指引,强化建房前中后监管;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优化提升村庄规划;编制农房设计方案图集,推动塑造具有茂名特色的岭南乡村建筑风貌;印发自建房质量和安全指引,去年派出检查人员913人次,排查工程1552个;举办乡村工匠培训班29期,培养乡村工匠1600多名,建立工匠名录……

  “文明就像一颗种子,通过日积月累春风化雨般的谆谆善诱,方能绽放迷人之花。”李亚凤说,高州还将农房设计通用图集选用纳入村民议事协商日程,将建房要求写入村规民约,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和自我管理,促进村民之间的互相监督和互相约束。

  如今,高州全域内有美丽宜居圩镇25个,7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并打造了100多条示范村,推进1.7万多栋农房风貌提升,以点带面带动全域面貌提升。

  “建房口诀”也早已内化为村民的自觉行动。

  “老荔枝楼快成为过去式喽。”何耀站在新居顶层露台眺望村子全貌,言语中带着几分自豪,“过去,柏桥人致富盖新楼,户户各展风骚。现在,我们整村塑新貌,白墙黛瓦,村子有了精气神。”

  从阅读到“悦”读

  农家书屋变艺术空间

  “我们去看书吧。”早饭后,柏桥村“小书虫”琪琪便拉着爷爷迫不及待地赶去村中的图书馆,抢占好位置。

  走进柏桥村的农家书屋,干净明亮、窗明几净、温度适宜;空间内布局合理,阅读区、热门书籍展示区、非遗文化展览区一应俱全;绿植、鲜花点缀其间,十分雅致。

  这个农家书屋,是让柏桥村民从阅读到“悦”读的新阵地,也是高州按照“五大行动”要求,高标准建设并交付使用的首个新型乡村阅读空间。

  柏桥村“新华悦读”空间,线下拥有图书9000多册,包含普法类书籍、“三农”类书籍、儿童读物、文学作品等,每三月一换;线上拥有图书资源2.6万册,只需简单注册,村民就能免费看书听书,享受海量资源。

  “这里不仅环境美、书籍多,还会举办读书沙龙、艺术沙龙。”琪琪兴奋地说。

  依托新华发行集团资源,柏桥村“新华悦读”空间还将邀请文学、文艺界名人名家举办艺术沙龙活动,从阅读空间提升为艺术空间,小小的农家书屋成为提升艺术情操的新阵地。

  这是高州为拓展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创新打造的“新华书店 线上线下共享阅读 文创”一体的新型多元文化阅读空间。舒适环境、智能服务、多元活动是其最大亮点。

  “这是我们富有高州本地特色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阵地体系的试验田和桥头堡,也是高州推进乡风文明走向纵深的有力抓手。”李亚凤说,依托纵向帮扶,接下来将会有更多“新华悦读”空间在高州乡村落地。

  “营造有特色、有品位、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文化空间”是“五大行动”的具体要求。

  富了口袋富脑袋。高州通过抓好机制建设、加强空间规划布局、强化文化产品供给、提升公共服务效能、补齐文明宣教短板、开展志愿服务等措施,全面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开展“立家风传家训树家规”“十星文明户”等创建活动;开展道德模范、新时代好少年等先进模范的评选表彰活动;打造“理响荔乡”理论宣讲品牌,让思政理论变“大白话”;探索“乡村少年宫”,为乡村少年打造多维成长课堂;探索“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提升文化服务效能……目前,高州有省级文明实践示范所站6个,县级文明实践示范所站21个;打造了10多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品牌项目,培育各类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品牌180余个。

  如今,“好心精神”在高州遍地开花:涌现中国好人5名、广东好人11名、广东省岗位学雷锋标兵1名;成立法律、医疗等专业志愿服务队1620余支,注册志愿者近23万人;2022年以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近4万场次,受益群众超过120万人次。

  多个农文旅新ip崛起

  荔博园内涌起创业潮

  这个暑假,柏桥荔博园里格外热闹。

  “今天开始,我们相濡以沫,钟爱一生……”7月17日,2024年茂名市婚姻登记集体颁证仪式在高州市根子镇甜蜜蜜酒店举办。18对新人享受了从婚前检查到领取结婚证,再到拍摄婚纱照乃至办理喜宴、进行蜜月旅行等“一站式”个性化定制服务。“婚姻登记 文旅”新模式打开了荔乡“甜蜜事业”新方向。

  农事无人机飞赛、农事定向大赛、龙眼“点睛”大赛……7月20日至21日,2024年广东省第一届农事运动会在高州启动,短短一个周末,超过5000人涌入高州市分界镇杏花村。这场全省性赛事在高州开锣,为“储良龙眼”“杏花研学”等在地ip添了一把火。

  高凉美食、汉服巡游、乡村音乐会、非遗巡演……7月20日,高州市泗水镇滩底古荔园乡村嘉年华开幕,并接连3个周末热闹上演,场场主题不同,高潮迭起。“滩底古荔园”文旅ip正式打响,焕发新活力的同时,也激活了庭院经济。

  暑期是旅游旺季、消费旺季。随着“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城乡双向奔赴正当其时。“杏花研学”“滩底古荔园”“婚姻登记 文旅”……今夏,围绕柏桥荔博园,高州打造了一个个乡村文旅新 ip,农文旅融合发展迎来了黄金期。

  “五大行动”明确要求,依托地方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特色和人文历史,推进乡村旅游景区等建设提升,打造一批独具岭南风格的文旅融合特色村镇,拓展乡村文旅新业态,带动乡村产业兴旺发展。

  柏桥荔博园是高州举全市之力高标准打造的以荔枝文化和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占地1.5万多亩,横跨甜美果海乡村振兴示范带上的根子、分界、泗水3个核心乡镇,园内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农特产品和自然景观资源。

  “我们希望通过荔博园的建设,整合、优化、扩容、提质,充分释放资源优势,串联起荔枝生产路、生活路、旅游路‘三条路’,探索推进农、文、交、旅、商融合发展的高州模式”。王土瑞说。

  可以说,柏桥荔博园就是努力推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高州实践”的2.0版本,是高州把共同富裕的柏桥实践推向纵深的有力抓手,也是高州深入推进“五大行动”的生动实践。

  柏桥荔博园外,深镇镇民宿小镇、马贵镇高山草甸、古丁镇梯田等越来越多的镇村竞逐文旅赛道,越来越多的乡村价值被发现、挖掘,传承和发展。

  10年坚持“有喜事来种树”

  文明新风在乡村扎根

  7月30日上午,高州市植物园“有喜事来种树”义务植树基地迎来了一批师生,6名今年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优秀学生在老师的陪同下,共同种下升学纪念树,以植绿的方式庆贺人生大事,寄语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

  “这样的方式可比大摆升学宴有意义得多。”“升学树的枝繁叶茂预示着我们未来的人生道路生机勃勃。”学生们纷纷感叹。

  与此同时,大坡镇坑塘村巡树员吴雪武带着调配好的肥料,正沿着三队村村道为两旁的树苗洒下养分,其老伴跟在后面浇水,配合默契。“这些都是我们村种下的年例树,我的任务是定期巡护,保障它们的健康成长。”吴雪武说。

  升学树、年例树、同心树、连理树、健康树、升迁树……在高州,“有喜事来种树”已经坚持了10年。随着省农村移风易俗深化治理行动的深入推进,“有喜事来种树”的内涵更为丰富了。高州10年来累计新植树2500多万株,面积约等于3.7万个足球场。

  “如今在村里,不仅升学、婚假等大喜事植树,就连年例、生辰等小喜事也种树,树木的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记录和见证了村民好事连连、幸福代代相传的美好愿景。”大坡镇坑塘村干部梁建颜说。

  “五大行动”要求,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积极作用,因地制宜推进移风易俗,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从简办席,遏制高价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村规民约如同一双无形的大手,推动文明乡风向好向新。

  高州439个村委会和49个居委会都依法修订了村规民约。翻开全国文明村南塘镇彭村村的村规民约,“毁一木罚一万”让全村植绿护绿成风;一杆无人收费、自觉投币的土特产“良心秤”称出村民和游客的良心和诚信;党员干部“贪一罚万”的郑重承诺凝聚起民心……

  “高州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建设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文明村风、良好家风、纯朴民风不断优化。”李亚凤说。

  以年例为例,在高州,历来有“年例大过年”的说法。以往的“年例”大摆筵席、广邀好友,喝酒吃肉看大戏放烟花通宵达旦。今年的年例却截然不同,植树造林、猜灯谜、制籺大赛、篮球比赛、奖教奖学、大学生座谈会、非遗展演、粤剧汇演、广场舞比赛……轻宴席重文化成为新风尚。

  办喜事不收礼金、婚嫁“零彩礼”、“有喜事就种树”……如今,文明这颗种子,在高州乡村不断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