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联盟广东站-九游会国际

塑形、铸魂、赋能!英德厚植文明乡风沃土
时间: 2024-08-29      来源: 清远日报

“家乡变化太大了,不仅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产业也越来越旺,今天我们生活在村里,感觉跟住在城里一样方便……”过去在外面务工的村民张顶娣选择回到家乡英德连樟村发展,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整洁干净的村容村貌、崭新的公共文化设施、爽朗的欢声笑语……共同擘画出清远英德连樟村的“村美、人和、业兴”新图景,这条往日的贫困村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客。

今年以来,英德市紧紧围绕“百千万工程”,聚焦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打造了连江口镇连樟村、英红镇锦田村等7个典型村,以“五大行动”为抓手,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心灵美、风尚美、环境美、人文美、产业美的高质量“五美”乡村。

连樟村果菜茶现代农业产业园。

聚焦“村美”

为城乡融合发展塑形

“近两年,随着乡贤返乡搞建设,全村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居住环境很舒适,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了。”英红镇禾寨村主任谢思旺感慨地说。

走进英德市英红镇禾寨谢屋,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青翠欲滴的山峦,延绵起伏,鸟语花香。山脚下,一幢幢新农舍外立面让人眼前一亮,新村巷道平坦清洁,屋旁种满花草,优美的乡村风貌让村民们心旷神怡。

近年来,英德市深入推进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和农房风貌品质提升行动,为全市的城乡融合发展“塑形”。

禾寨谢屋村将旧围屋打造成美观的风情民宿。清远日报签约摄影师 王小卡 摄

英德市设立了全民村庄清洁日,按县镇村1:1:1比例,整合资金保障长效保洁机制持续稳定运行,优化镇村奖优罚差保洁制度,拓展建设“四小园”,扎实推进农村厕所、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三大革命”。1月至今,清理村庄房前屋后、“四沿”“六边”的积存垃圾约6539吨,“三线”整治209处,维护、修复污水处理池设施369个,修复污水排放管道258条,发动群众投工投劳约36535人次,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持续增强。

党员干部带头开展村庄清洁行动。 李家财 摄

同时,英德市制定了农村宅基地工作指南,落实带图审批、按图施工、对图验收制度。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开展农房微改造,将本土特色文化元素、绿色健康理念融入到农房建设体系中,提升乡村农房风貌。截至目前,累计完成存量农房微改造18496栋,建设改造绿色农房320户,打造出独具岭南特色的乡村风貌带。

英德市还将文明村镇创建和美丽乡村建设有机融合,持续完善镇村公共交通、网络通信、物流快递,建设了256个乡村文化广场、1511个公共厕所、369个污水处理池等各类基础设施,全面推进7个样板镇村旅游景区、农家乐、民宿等多种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升级改造,高效能推动乡村风情和镇村功能实现高度融合。

聚焦“人和”

为乡村振兴铸魂

“村里各种各样的活动我们都积极参加,大家都是一个村的,一块儿有说有笑……”谈起对该村文化生活的满意度,浛洸鱼咀村的村民好像有说不完的话。

浛洸镇鱼咀村是一座拥有8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至今仍保存有完好的古城墙、古码头、古井、古树、古碑和古街古铺。自村里开展乡村文化空间营造提升行动后,鱼咀村实施了雨污分流、村庄巷道、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引入民宿、农家乐、商业街等旅游业态,打造古贸易码头文化记忆小镇。

浛洸镇鱼咀村。

闲置民房、猪圈等变成一栋栋民宿、餐厅、咖啡吧、书吧、酒吧等特色乡村文化空间,原来的“空心村”成为“网红打卡点”,为鱼咀村带来了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空间。

2024年,英德整合全市资源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325个、镇街图书馆和文化馆分馆24个、村级服务点72个、特级文化站4个、非遗展厅及非遗传承室3间、传习室24间、技艺传承基地4处、延伸建成实践基地和实践点31个、乡村粤书吧4个、农家书屋256个,推动乡村文化空间实现综合利用。

英德还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35万,将黄花镇文明实践所打造为清远市特色乡村文化空间示范点,建设河头村、鱼咀村乡村文化空间营造样板村,示范带动周边镇村营造有特色、有品位、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文化空间,推动英德52个文明单位与32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结对共建,带动优质文化资源向镇村倾斜。

此外,今年1月以来,英德市依托各类特色文化空间,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五大类别文明实践活动逾9450场次;打造了“微行动、微心愿、微剧场、微实事”等一大批文明实践品牌项目;以文化惠民为切入点,深入农村地区开展“英州文艺大讲堂”“城乡惠民演出”“戏曲进乡村”等文化惠民活动100余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位、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

英德还通过部门联动推进婚丧改革,“婚事”“身后事”均实现一站式联办,并把拒绝高价彩礼、控制酒席规模等纳入村规民约范畴,倡树喜事新办,婚事简办;选优配强了红白理事会等基层组织带头人,常态化入户开展“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等主题宣教活动;指导乡村新闻官、草根名嘴录制传播倡导移风易俗短视频38个,还实施了惠民殡葬“七个免费”政策,增加农村公益型公墓的建设供给。积极推动“互联网 殡葬服务”,为群众提供线上“云祭扫”,广泛开展“文明祭扫”“鞭炮换鲜花”等主题活动98场次,引导群众树立文明殡葬理念。

聚焦“业兴”

为“百千万工程”赋能

“这条智能生产线可年加工茶青250万斤,比同等规模传统茶企提高了三四倍,是3.0版生产线。”在清远英德市英九庄园的中央智能茶厂里,副总经理吴镜文熟练地介绍着眼前的全国首条自动化、标准化、规模化英德红茶英红九号智能生产线,“我们正在跟华为合作,通过建立大数据控制中心,打造4.0 版生产线,实现无人工厂智能制造。”

近年来,英德市加强科技引领创新,在智慧农业、文旅融合、延伸链条等方向发力,推动英德红茶、西牛麻竹笋等特色农业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以新质生产力为“农文旅”提质增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红茶头采节上舞蹈队跳起越南风情舞蹈。 清远日报签约摄影师 王小卡 摄

一方面,英德整合优势资源,做优做活“旅游 农业”“旅游 文化”等系列措施,不断规范和优化乡村“微度假”“农家乐”“生态采摘园”“乡村民宿”等新兴产业发展。引进了英德红茶科创小镇、禅茶溪谷、文教智谷等大型文旅项目。深入挖掘“茶文化”“竹文化”等产业特色文化,策划打造4条精品旅游线路,并编印《英德精品旅游线路宣传册》。

另一方面,英德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兼具,生态资源独特,研学资源类别多,如以青塘遗址和摩崖石刻等文化遗产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以英德红茶为代表的茶文化,以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代表的生态文化等。为加快建设省研学标杆城市的步伐,英德市成立了研学机构,从教育局、文广旅体局等有关单位抽调人员为研学办成员,结合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英德市开发了“绿美英德之旅”等6条精品研学线路,发动旅游企业参与清远市文广旅体局与省职教城合作开发的“研学旅行卡”项目。

学生们在禾寨体验研学项目。清远日报签约摄影师 王小卡 摄。

英红镇禾寨村以“农旅 研学”为核心,打造集观光、民宿、研学、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项目,通过引入公司化运营,激活了乡村经济价值;大站镇樟滩村依托自然资源打造康养文化旅游项目、以特色产业为切入点探索“党建引领 电商助力”新路子;连江口镇连樟村通过村集体运营发展农旅产业……在乡村运营上,英德市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百千万工程”典型村、“五大行动”样板村走在了前列,英德已选取出23个试点村开展乡村运营,鼓励各试点村探索多种运营模式。如引进委托职业经理人和团队进行专业化运营;鼓励各类人才或留乡农民结合本地资源发展产业项目等。

2024年上半年,英德全市共接待研学旅游学生约15万人次,带动消费增长约2000万元;全域旅游接待游客211.94万人次,同比增长37.15%;总收入为17.14亿元,同比增长24.55%。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