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过程中,东莞重视挖掘当地传统文化的精华,传承弘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中华优秀文化滋养新时代文明实践,不断提升人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
茶山镇南社明清古村。(茶山供图)
传承传统文化
涵养优良家风
清晨,茶山镇南社村的南社孝德广场上,几位老人在百年古榕树下悠闲地打着太极拳,她们的身旁是一组“敬孝茶”主题雕塑——一个孩童学着一旁的大人向长者敬茶。
村口的早餐店门前冒着热气,老板娘林秀云在烹制广式肠粉。在林秀云的记忆中,村里一直保留着一项传统:每月农历初一、十五邀请全村60岁以上老人免费吃斋宴,以弘扬“敬老尊老”的传统美德。“还有每年的茶园游会,有非遗讲堂、粤剧表演、龙狮表演……很是热闹呢!”
沿着石板路,漫步于这座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一排排建于明清时期民宅、祠堂映入眼帘。村内以一方水塘为中心,谢氏大宗祠、百岁翁祠、百岁坊、谢遇奇家庙等古建筑错落有致地排列在水塘两岸。游客张先生带着两个孩子在村子里参观,“这里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让孩子们了解孝文化的好地方。”驻足在“敬孝茶”主题雕塑前,张先生告诉记者。
茶山南社忠孝文化节。(茶山供图)
“我们依托村内的祠堂打造家庭文明建设展馆,以家风家教传承和发扬‘崇文孝德’优秀传统。”茶山镇宣教文体旅办党支部书记、文化服务中心主任黎晖介绍,作为全国文明村,南社村坚持把“崇文孝德”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积极打造南社村独有的文化特色品牌。同时,依托“孝德”文化主题广场、忠孝文化展馆、百岁文化展馆等,大力开展南社村忠孝文化节,举办“南社斋醮”大巡游、祭祖仪式、开灯等传统民风民俗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忠孝文化节除举办“南社斋醮”大巡游外,还举办“万福宴”邀请村内60岁以上老人享用晚宴。该活动极具仪式感,由南社村的应届高考学生以及年轻一辈向长者敬上“百岁茶”,表示对长者的敬意;长者则赠予年轻一辈红围巾、祖训和村史书籍,寄语他们不忘初心,牢记祖训,忠孝传家。
为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地,茶山镇将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之中,让群众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麻涌镇大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每季度举办长者生日会、敬老千叟宴推广孝文化;高埗镇以孝文化为引领,每年开展敬老月主题活动,评选“孝义之星”……在东莞,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涵养优良家风。
盘活红色文化
设立红色讲堂
红色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独特印记,是根也是魂。东莞是一方具有光辉革命历史的热土,也是东江纵队的主要发源地和根据地,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
在虎门镇,许多红色景点成为人们聆听爱国故事、致敬英雄模范的“打卡地”。近日,当地两条红色旅游公交专线的上线,串联了海战博物馆、林则徐纪念馆、威远炮台等景点,向市民游客展示虎门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在党的领导下经济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
2月下旬的一天,鸦片战争博物馆联合虎门中学在威远炮台开展“重走古战场 寻迹英雄”研学实践活动。活动中,鸦片战争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围绕“落后就挨打”“挨打要抵抗”“抵抗求振兴”三方面,为学生讲述爱国主义的核心意义。“和平来之不易,要感恩为保家卫国而壮烈殉国的将士们,我们应更加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一名学生说。
学生代表在展览上参观(摄影:陈帆)
长安镇是叶挺将军的夫人李秀文的故乡。去年8月,叶挺、李秀文革命事迹陈列馆在长安镇开馆。该馆以“初心无悔 家国与共”为主题,展示了叶挺、李秀文为国家统一、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惧牺牲、不懈奋斗的革命精神和家国情怀,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接受红色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良好场所。长安镇中心小学三年级学生朱轩瑶是陈列馆的小小讲解员,每到假期,她都会来到这里为游客讲述叶挺和李秀文的红色故事。去年,该馆还在暑假期间举办了“叶挺、李秀文革命事迹陈列馆亲子红色之旅”活动,让红色文化基因在广大家庭、青少年当中得到传承。此外,为积极推进红色教育常态化,长安镇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到陈列馆内参观学习,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不仅如此,在桥头镇,由莫淦钦的抗日故事改编的情景剧《传承》被搬上了舞台;在大岭山镇,各村铺开“红色讲古台”系列活动,邀请老党员、老战士、革命老人用方言,讲述党的百年历史和大岭山的革命历史……
党员志愿者讲党的故事、英烈后代讲革命先烈的故事、亲历者讲述改革开放的故事,在榕树下、在文化广场、在百年老祠堂、在党建主题公园、在霄边农会旧址、在叶挺、李秀文革命事迹陈列馆……东莞把红色文化融入城市发展,将红色基因转化为城市文明的精气神,一处处承载着红色记忆的地标,一次次鼓舞人心的深情讲述,搭建起群众“家门口”的红色课堂。
东莞·大岭山第四届红色文化节开幕暨大型交响合唱音乐会举行(摄影:郑志波)
弘扬时代精神
浸润文明实践
“1978年7月,港商张子弥来到东莞县二轻工业局,为自己的手袋品牌寻找生产成本更低的地方。在太平服装厂,张先生向工人们出了一道题,要求在没有任何图纸和说明的情况下,复制出一个女式手提袋。两位工人熬了一个通宵赶制出手袋,张先生对太平服装厂的技术和效率非常满意,决定开展来料加工业务……”5月20日下午,来自广东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沙角电厂的30多名党员走进太平手袋厂陈列馆,开展党员学习活动,聆听改革开放的故事。
太平手袋厂陈列馆馆长黄良仁介绍,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太平手袋厂以“敢试敢闯,敢为人先”的精神,分得了对外加工贸易的第一杯羹,也见证了整个东莞乃至全国的“三来一补”工业的起步,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太平手袋厂作为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摄影:黄浪萍)
“在当年那样的条件下,工人和企业家们敢想敢做,这种改革创新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值得学习!”有着20多年党龄的陈先生在观看影片、聆听讲解、参观历史照片后,备受鼓舞。
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太平手袋厂陈列馆每天都会迎来不少参观者。在陈列馆附近分布着“虎门中学旧址”“虎门医院旧址”“朱执信纪念碑”等文明实践点,分别展现了虎门人“崇学重教精神”“仁义博爱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可贵品质。为让文明实践中心与实践点相互融合,看得见、摸得着,使文明实践中心真正成为东莞人的精神家园,目前,虎门镇已组建志愿讲解队伍,接受团体预约讲解服务,并借此平台开展一系列思想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崇德向善、奋发有为。
无论是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还是广泛宣传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东莞通过整合盘活资源,利用本土文化和场地,加强红色革命文化宣传教育,激发群众的爱党爱国之情,通过一场场生动的文明实践活动,让优秀文化滋养新时代文明实践。
(来源:精神文明报记者 胡桂芳 实习记者 罗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