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峰翠柏、层峦叠嶂、山水相连……不久前,十几位群众如约来到清远英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下称“中心”)的英石技艺传承馆,学习传统非遗技艺。
“这是英德市的传统美术,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活动现场,授课老师、英石假山盆景技艺非遗传承人之一彭伙强表示,借着文明实践活动的东风,如今这项传统技艺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非遗传承人来“家门口”开课深受群众欢迎。实际上,中心“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开展多样化文明实践活动的探索还有很多。
“立足英石文化、茶文化等本土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开设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讲堂。”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外,中心还设立了英德好人馆、品牌展示长廊等示范性实践阵地,充分展示当地文明实践建设成果。
近年来,中心通过采取党员干部担当“先锋军”、社会志愿者担任“主力军”、社工和学生作为“生力军”的模式组建了市、镇、村三级志愿服务队1200余支。其中英德市大白陆战队志愿服务队、英德市心理关怀志愿服队获得“广东省新时代文明实践百佳志愿服务队伍”的荣誉称号。
如何激励更多人投身文明实践活动?在中心一楼的积分兑换处,不时有志愿者手握红色“积分存折”来兑换奖品。据了解,英德市积极推行“积分存折”制度,将志愿服务量化为具体的积分,通过文明行动赚取积分、兑换商品,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激发移风易俗新活力。
“我们开发了网络服务平台,其中开设‘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等多个专栏,覆盖24个镇(街)及299个行政村。”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平台还建设了“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运转机制,每月定期发布文明实践活动清单,持续、常态化开展活动,实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至今已开展文明实践活动2.5万余场,受众达140余万人次。
让文明实践深入人心,离不开多元社会主体积极参与。英德市依托“社区、社会组织、社工”资源优势,打造了“微光行动”“艺心创文明”“圆梦·微心愿”等文明实践品牌项目。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英德共建成1个实践中心,6个实践点、24个镇级实践所、300个村级实践站、26个实践基地。
跳转链接:
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