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联盟广东站-九游会国际

一盏宫灯显南粤匠心
时间: 2018-09-21      来源: 广州日报

9寸国礼宫灯

华夏之夜大型走马灯

  广式红木宫灯起源于明朝,曾借海上丝绸之路大量出口。昨日,“广式红木宫灯展”在余荫山房亮灯开幕,展出红木宫灯66盏,最大的直径3米,最小的直径10厘米。这些展品均出自省非遗“广式红木宫灯”代表性传承人罗昭亮之手,咫尺之间尽显南粤匠心。

  传统的广式红木宫灯灯架采用精巧、细密的榫卯结构连接组合而成,其架构与中国古代建筑“四梁八柱”的木架结构毫无二致。因此,既具有照明的实用性,又具有陈设观赏性的宫灯,配置在古建筑内可以说是相得益彰。

  据了解,余荫山房曾在20世纪80年代购置中华宫灯厂出品的广式红木宫灯一批,历经三十余年的使用,其灯架依然坚实,但其玻璃画早已褪去光彩,画面模糊不清。罗昭亮受邀为这些宫灯进行了修复,同时创作了一批与园林美景相宜的挂灯。

  其中,位于玲珑水榭的《玲珑八景灯》是罗昭亮专门为余荫山房所创作。该灯直径1.5米,八方柱头、各处花牙悉数以凤凰装饰。罗昭亮将余荫山房的亭台楼阁、三雕一塑、满洲窗等美景化为24幅灯画,使得人们在赏灯的同时,可以看到余荫山房“藏而不露,缩龙成寸”的画面。

  据介绍,罗昭亮是广州人,出生于手工艺世家,父亲是一位“三行佬”(泥水、斗木、油漆),叔父是一位“花梨佬”(红木雕刻艺人)。少年时就有“宫灯梦”。不忍广式红木宫灯从此失传,年过半百的罗昭亮毅然转行,专注于守护广式红木宫灯。一方面,他传承了先辈的传统技艺,几近固执地保留传统广式红木宫灯的基础特色,灯架采用珍贵红木,雕刻保留精深的“广作”木雕工艺。另一方面,他大胆地进行造型、动力、照明等方面的改进。

  宫灯亮点逐个数

  最大的灯:华夏之夜大型走马灯

  此盏“华夏之夜大型走马灯”高3米、直径长达3米,四周灯屏玻璃上手绘有山河画卷,目前在善言邬公祠享堂展示,占据了堂室约四分之一的位置。该盏走马灯为一座子母灯,总共由366个灯组成,母灯各龙头悬挂子灯30个,孙灯335个,现场展示仅为母灯。

  最小的灯:9寸国礼宫灯

  此宫灯以珍贵的大红酸枝制成,直径为10厘米,尺寸小巧便携,灯屏手绘广州风景,极具广府特色。

  最老的灯:山居神韵灯

  在余荫山房卧瓢庐展示的山居神韵灯,为参展红木宫灯中年龄最长者。此宫灯是20世纪80年代著名的中华宫灯厂所创作的吸顶灯,直径1米,线条简练,榫卯严密,工艺上乘,充溢着清丽俊秀的气韵。(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肖桂来 通讯员周晓婷)  




网站群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