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在开始,一切归零,像钟院士说的,我们欣逢盛世,更应该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9月10日,广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南山学院举办庆祝第36个教师节大会,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的桑岭医生一席话,引发全场热烈的掌声。
1月23日(农历腊月廿九),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桑岭连夜奔赴武汉,加入国家卫健委抗击新冠肺炎专家队,成为首位驰援湖北战“疫”的广东医生。从武汉“封城”到“重启”,他始终坚守在战役最前线,累计收治最危重型患者近70例。
“为武汉这座英雄之城拼过命”
“前线是什么,前线就是‘千磨万击还坚劲,越是艰险越向前’。”回忆起在武汉的76个日夜,桑岭的面色变得有些凝重。
1月23日上午,刚查完房的桑岭接到支援武汉的命令。下午4时,他只身一人出发,几经周折后于当天深夜抵达驻地。第二天一早,他到金银潭医院icu病房里交接工作,管理的都是最危重的新冠肺炎患者。
疫情就是命令,扶危渡厄就是责任。“在我们去之前,插管病人死亡率接近100%。当时我就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对于插上气管插管的重症患者,要先救活一个。”桑岭说。
1月26日,桑岭分管的病区一例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成功拔管,成为武汉市金银潭医院icu病区首位成功治愈的危重症患者。当天,他和队友还为一个垂危的患者实施静动脉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术。
没有生而勇敢,只因选择无畏。从武汉“封城”到“重启”,桑岭一直坚守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每日工作12小时以上。他带领的团队共诊治最危重的新冠肺炎患者近70例,开展ecmo工作4例,其余生命支持手段已经成为常规,其中9例患者成功拔管,约30例危重型患者转出icu,亲自参与转运最危重的患者3例,更操作了不计其数的气管插管、俯卧位通气和气管镜诊疗。“我们为武汉这座英雄之城拼过命了!”
向国外同行分享救治经验
虽然是“80后”,但桑岭早已是一位身经百战的“icu战士”。自2004年参加工作至今,他一直奋战在呼吸内科及重症医学科临床一线。
在武汉期间,桑岭白天在病房抢救病人、查看患者情况,晚上回到房间及时总结临床救治经验,与钟南山院士、黎毅敏教授、何建行教授等“大后方”的专家团队保持沟通,共同探讨救治难题,优化临床一线的救治方案。“对于新冠病毒这种新发疾病,有很多未知有待摸索,需要冷静对待、深入研判。”在诊疗过程中,桑岭密切观察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
他注意到,有些危重型患者一插管心跳就骤停。“这个病症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看待:第一,新冠肺炎真的很凶险,连抢救的机会都没有;第二,患者在出现明显症状之前,就已经长时间存在低氧血症。”通过研究病人过往的病历,他发现患者实际上早已长期处于低氧状态。针对此情况,他提出了关口前移的治疗策略,“只要氧合指数少于150,就应给患者插管”。
当时,国家卫健委陆续发布多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指南。但对于具体的治疗操作,尤其是重症救治,不少医生仍有疑惑。为此,桑岭积极参与并编写新冠肺炎相关专家共识三部,与其他专家共同为医疗救治工作提供详细的操作流程指南。
3月12日,钟南山院士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团队,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及美国重症监护方面的专家进行多方视频连线。作为团队在武汉临床一线医生,桑岭参加了这场视频连线,向美国同行分享重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难点。
此次获得表彰,桑岭倍感荣幸,更深觉使命在肩。“我深切感受到,只要我们把本职工作兢兢业业地干好,只要我们努力做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人民的事,国家和人民会记得你的。”展望未来,他立志传承南山风格,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以心相待,以行践言,书写不辱使命的“医者答卷”。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 龚春辉 朱晓枫 通讯员 韩文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