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美英定期拜访、照料养老院老人。受访者供图
“志愿服务是展现一座城市文明风尚的新标志,志愿者是文明城市创建的生力军。近年来,中山市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人人可为、处处可行、时时可做志愿服务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中山市志愿者联合会秘书长简伟波8月11日在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新闻发布会志愿服务专场上说。
中山志愿服务深入人心。据志愿中山平台最新数据显示,全市志愿者总数达74.9万人。其中,从2020年5月12日至8月6日的87天,全市志愿者参与达114.6万人次,共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38740个,日均开展服务活动1595个,同比增长120%;累计奉献志愿服务时数超266万个小时。在74.9万名中山志愿者里,61岁的“中山好人”刘美英就是其中一员。自1989年起至今,30余年里,她助人无数,依靠自身的力量凝聚了一支“不挂名”、超百人的志愿服务队。
社区居民成为志愿服务队的坚实后盾
曾接受刘美英帮扶的人,并不熟知她的真实姓名,只是亲切地称呼她为“肥妈”。
而这支不挂名的志愿服务队正是从刘美英在石岐太平居委会工作时,慢慢组织起来的。“这个队伍组建之初,只有两三个朋友参与,发展到现在,我们已经可以一起举办超100人的志愿服务活动。”刘美英说,“这支没有成立机构、没有队名、没有固定联系渠道的志愿服务队能长期维持,并举办一个个有意义的志愿活动,主要的群众基础在社区居民。”
原来,早在2004年,太平社区成立了党总支部,刘美英担任党支部书记。此时,辖区户籍人口近万名,还有近千名暂住人口,社区工作难度较大。为此,以刘美英为主心骨,社区成立了一个55人的义工队,他们关注孤寡老人、特困居民,解决群众反映的卫生、治安、交通等问题。
上世纪90年代初,一批刚来到太平居委会担任治安员的退伍军人,收入低,居无定所,生活难以为继。刘美英通过协调海外侨胞托管的房屋、居委会办公室,为这群远走他乡、淳朴的兵哥安排了住所,让他们对中山有了归属感。这些退伍军曾人感慨:“面对我们这些素不相识的外地人,如此理解、信任和帮助,真是难能可贵。”
而刘美英对社区居民的帮助远不止于此。社区居民苏达章被医院诊断出患有急性冠脉综合症、扩张性心肌病以及肺部感染等,需要进行心脏移植手术。但他家中积蓄分文不剩,还欠了医院十余万元,他已无计可施,甚至想要轻生。刘美英了解后,带头并发动社区居民捐助,帮助苏达章走出困境。在社区里,像苏达章一样,接受过刘美英帮助的人不在少数,街坊邻里间,逐步形成了互帮互助的氛围。
随着中山的发展,这群曾经无助的“外地人”已成为在本地置业的“新中山人”,曾经无助的社区居民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如今,他们有的成为了人民警察、有的创办私人企业、有的投身到公益事业中。这些社区居民也成为了这支“不挂名”志愿服务队的队员、坚实的后盾。
33个特殊孩子的“肥妈”
2009年,刘美英从单位退休了。本可享受安闲自在的退休生活的她却选择了一份并不轻松的工作。在石岐办事处的撮合下,“肥妈”来到石岐区残疾人工疗站,开始续写她的志愿故事。
石岐区残疾人工疗站于1997年成立,目前站内的残疾人有33名,每个人有着不同的伤残情况,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的“孩子”不在少数。这给刘美英的志愿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因为她不仅要带他们参与工疗站的工作,还需要照料他们的生活。
站内的老员工阿云,从10余岁就进站工作,体重75公斤的她不仅双眼视力很差,几近盲人,同时还患有癫痫症,当癫痫症病发时,要扶起她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肥妈”每天都要抽出一定时间去观察她,久病成良医的她还学会给阿云按穴位,缓解她的病状。阿云的一句“肥妈,以后我都听你的”,表达了她对肥妈的感恩之情。
许多企业老板在知道“肥妈”的事迹之后,纷纷提供了赞助,这也坚定了“肥妈”敬老助残的决心。数年前,“肥妈”组织了一次33个特殊孩子和33名家长的旅行,旅途中孩子们纷纷与“肥妈”共享自己带的食品,让孩子家长们心中充满感激和佩服。33个特殊孩子也因为这次旅行,开始有了更多互爱互助的行为。
“肥妈”与这33个特殊孩子之间,有33个独立故事,每一个都温馨感人。“肥妈”虽然自己身患多病,但却从不提自己的困难,对于有困难的人总是慷慨解囊。当被问及为何总是那么开心时,她回答道:“心中有爱就开心。”
现如今,在大大小小的志愿活动中,都能看到刘美英的身影。
■观察
专业化志愿服务
呈常态发展趋势
全市志愿者达74.9万人
日均13173人次参与志愿服务
自今年5月以来,中山市专设文明创建志愿服务组,通过夯基础、抓总量、造声势、促学习,拓展专业志愿服务,健全长效工作机制,统筹指导全市志愿服务工作。
据了解,中山逐步加强对志愿服务的保障工作,不仅为全市74万多名志愿者购买服务期间最高50万元保额的意外保险,做好志愿服务点位及活动服务规范指引和培训,还将研究出台《中山市志愿服务激励办法》,激励优秀志愿者代表。
今年以来,“志愿中山”平台最新数据显示,除公共文明、治安防范、环境保护类别的志愿活动数快速增长外,医疗保健、助学帮教、帮老、法律、助残、扶贫等专业化的志愿活动及服务呈常态化发展趋势。
崇德向善融入了中山这座全国文明城市的灵魂。“广东省最美志愿者”退伍军人李克在退休后,组建了一支东区博爱拥军志愿者服务队,他带领40多名队员,参与今年的社区抗疫,主动充当文明创建网格员,集中开展常态化网格巡查志愿服务。他说:“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我军人骨子里的‘国有召,召必来’。”
中山市人民医院志愿服务队的卢芬作为一名医护人员,走遍中山市东区、三乡、板芙、坦洲等10个社区开展义诊服务、健康讲座、分享抗疫经历。对于残障人士,服务队还入户体检、爱心送药,为他们送上“健康大礼包”,累计服务群众人数已超过4000余人。卢芬说,这让她体会到了志愿活动的价值和意义。
他们是中山市成千上万“文明使者”当中的一个侧影。据统计,历年累计566人获评“中山好人”,其中47人获评“广东好人”、41人获评“中国好人”。
据统计,近三个月来,超过19万名志愿者深度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同比增长206%。中山市日均奉献服务时数为30633.91小时,同比增长133%;日均参与服务志愿者13173人次,同比增长159%。创文志愿服务期间,超过19万名志愿者深度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同比增长206%。
一名从外乡来到小榄镇工作的企业志愿者代表沈瑾感慨道:“这些年,我在志愿活动中找到了归属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 曾艳春 通讯员 廖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