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联盟广东站-九游会国际

汕头:下绣花功夫 绘文明画卷
时间: 2020-11-10      来源: 广东文明网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让汕头城市面貌焕发新颜。 杨立轩 摄

  文明,是城市底蕴的生动再现,是城市精神的凝练表达。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汕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收官之年。作为全国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汕头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进程要从2016年说起。

  2016年5月17日,汕头市委、市政府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强化城市管理工作会议,提出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以城市环境和交通秩序提升行动为重点,开展一系列声势浩大、力度空前的整治行动,一系列改造环境、完善设施、惠及民生的创建活动。由此,汕头创文的帷幕正式拉开。

  抓好文明创建,是汕头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应有之义,是顺应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惠民之策,也是办好2021年亚青会的迫切要求。今年,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参评名单公示,广东省共有5个地级市和5个县级市上榜,汕头名列其中。

  5年间,汕头坚持对标先进、久久为功,用绣花功夫把工作做细做实,持续推动创文各项工作落实。汕头持续从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切身、最日常的实际问题入手,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水平,让精神文明成为展现城市之美的亮丽名片,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文明创建带来的红利,市民幸福感、安全感、自豪感全面提升。

2016年,修缮一新的西堤骑楼。受访者供图

  拆建并举

  让城乡焕发新活力

  提升城市环境,汕头从何入手?答案是拆违治乱。

  自2016年6月中旬起,汕头市集中开展“拆除违建,还路于民”专项整治活动,在全市掀起了一场全面拆除违章建筑的整治行动。

  行动启动后,首先瞄准的便是占道经营、违章建筑等“痼疾”。

  彼时,金平区集中力量先后拆除了龙眼夜市、海平市场、海滨市场、平原市场、杏花路活牛屠宰场等占路经营长达几十年的“硬骨头”;龙湖区组织开展了住宅小区、国有企事业单位、主次干道和城市出入口、庐山路等“断头路”、城中村、涉农片区等六大清拆行动,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影响。濠江、澄海、潮阳、潮南、南澳等区县也纷纷采取措施,组织开展拆违整治行动。

  同时,大力清理乱堆乱放、乱拉乱挂、乱张乱贴等市容“十乱”违章行为,汕头重点加强对公共场所、商业街区、背街小巷、城乡接合部等区域的清理整顿,严厉治理“牛皮癣”、墙贴小广告等顽疾,大力整治乱摆乱卖、占路经营等突出现象。

  据当年媒体报道,仅半年时间,汕头便拆除违章建筑物约26.1万处,清理乱摆乱卖行为约36.8万宗,拆除违规高脚屋1011处,市容市貌华丽变身。

  拆是为了建,建同时也意味着创——在创新、创造中重建城市秩序,汕头展现了思维的转变和思路的革新。

  在清理违章建筑、临时集市之后,汕头快速推进一系列惠民设施建设,相继建成杏花公园、金凤公园等一批文化休闲场所。同时,建起一批农贸市场,其中不少市场都是高标准建设,“颜值”与“智慧”兼具。

  以龙湖区为例,在加大中心城区市场改造提升力度的同时,龙湖区主动将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向乡村延伸。其中,位于龙祥街道的周厝塭综合市场率先成为农村地区大型农贸市场综合购物中心,它的改造提升成为龙湖区农村集镇新农贸市场的标杆。

  改造前,周厝塭农贸市场设施简陋、功能落后、划区混乱、污水横流。改造后,周厝塭社区及周边社区近10万市民群众可就近享受到高品质的“菜篮子”工程,社区也因此增加了大量就业机会,同步实现环境提升、集体增益、群众满意。

  而金平区也实施“一场一策”,积极引导市场开办单位投入资金或引入社会资本,稳步推进市场改造升级工作。如今,中心城区已升级改造或新建的市场宽敞明亮、整洁卫生,解决了占路为市、乱搭乱建商户的安置问题,市民纷纷点赞。

  据悉,目前汕头全市新建改建市场、公园、广场344个,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3.2%,城区人均公园绿地达15.19平方米。

  面对无序混乱的市区交通乱象,汕头同样下猛药治顽疾。从2016年起,汕头公安交警、交通运输等部门多措并举、持续攻坚。

  据统计,2018年以来,汕头强力推进市区“断头路”“卡脖路”拓通改造、破损路面改造及中心城区道路“黑底化”建设,拓通改造道路983.82公里,新铺设步道581.56公里,城市道路交通环境大大优化。

  与此同时,汕头大力推进治“停”疏“堵”工程,加快主次干道、内街小巷停车泊位划设,今年以来,各区新增停车泊位57704个,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停车难”问题。

  直至今年,汕头仍然坚持开展交通秩序整治“百日行动”,要求各级各部门对照标准找不足、查漏补缺强弱项,强化交通秩序管理,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举办亚青会、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高效通畅的道路交通环境。

  此外,汕头正推进创文工作由中心城区向镇街村居延伸。在文明创建工作中,汕头开展了“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截至目前,第一批96个美丽乡村已基本建成,第二批238个美丽乡村建设已经启动。

2016年,汕头市金环南路“断头路”打通。    受访者供图

  文明实践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创文不仅创出了好环境,也创出了社会风尚新气象。

  自2016年以来,结合全市创文强管工作,汕头各级各部门纷纷通过开展“文明城市、文明出行”文明交通主题宣讲活动、“汕头道德讲堂”宣讲活动、“小手拉大手、共建文明城”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千家企业万名员工支持创文大行动”等一系列活动,促进广大市民文明习惯的养成。

  与此同时,汕头通过开展“汕头好人”“最美创文人”等一系列道德典型评选活动,培育树立了一大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道德典型,树立了汕头良好形象、弘扬了社会正气。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汕头市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有效打通了凝聚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目前,汕头初步建成覆盖全市区(县)、街(镇)、社区(村)三级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并通过国家、省级试点示范引领,16个市级试点先行先试,以先带慢、以强带弱,推动文明实践有序开展。

  截至2020年7月,汕头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175个,开展主题实践、百姓宣讲、文化下基层等活动24676场次,实现全市全覆盖。

  以金平区为例。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省级试点,在“如何以点带面,在基层将新时代新思想教育融入公共服务,实现基层大接力、全覆盖”的课题上,金平区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据悉,金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大接力”项目是打造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引领,12个街道文明实践阵地以及线上平台发挥协同作用的“1 12 n”多维网络。

  目前,金平区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195个,与66个文明驿站、社区书院,88个主题公园、文化广场等,互为融合、一体推进。

  在金平中心城区,打造了光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市级试点,建设光华茶博园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开展潮汕歌册传唱、非遗文化展演等活动,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而在涉农片区,打造鮀江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市级试点,配套建设图书馆分馆、民俗文化中心、市民学校等,常态化开展公益讲座、文化下乡等,加强移风易俗宣传。

  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不仅是文明城市的“小窗口”,还是志愿服务的“大舞台”,金平区有温度、接地气的“订单式”志愿服务活动真正实现便民惠民,传递文明正能量。

  据介绍,金平区激活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五大服务功能,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下设8支专业领域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分队以及83支便民志愿服务队。

  机制建设

  让创文进入法治化阶段

  随着文明城市创建的不断深入深化,越来越多的汕头市民都能自觉遵守文明行为,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汕头探索出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

  建立追责问责制度。组织全市市直和驻汕单位挂钩帮扶街道(镇),由市领导每周带队督查,定期对排名靠后、整治不力的地区进行通报批评、追责问责。

  严格执行暗访督查“回头看”制度。对群众来电来信反映、媒体曝光的问题,全部督办办结。充分运用特区立法权,出台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法规,以制度刚性约束市民行为。

  构建多层次管理格局。建立“24小时巡查监管 半小时快速处置”机制,深入推进环卫作业市场化,全面推广“河长制”“楼长制”“街长制”“场长制”,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网格化管理格局。

  创文不是一阵风,汕头致力探索长效机制,采用新的管理模式。而文明行为的教育、引导和规范,需要德法兼治。

  今年8月13日,汕头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汕头经济特区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并于9月15日起正式施行。条例的制定施行,标志着汕头的精神文明建设进入法治化轨道新阶段。

  据介绍,条例以“正面清单”形式倡导文明行为,重点围绕日常生活中的普遍性行为,提炼形成公共秩序、公共环境、生态环境、交通安全秩序、社区和谐、网络文明、文明旅游、文明观赏、文明就医、文明就餐、尊崇英雄烈士、尊师重教、家庭美德、邻里守望、移风易俗等15个方面。同时,条例明确了14项列入重点治理清单的不文明行为。

  此外,条例还以立法形式鼓励公民参与见义勇为、无偿献血、慈善公益、志愿服务等活动,定期评选道德模范、汕头好人等先进典型,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推进文明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落实治理责任,条例在全国首创了执法清单公开制度,要求汕头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机构应当对列入重点治理的不文明行为,明确相应的执法主体、法律法规依据和处罚标准,做到一一对应,向社会公布。条例还要求各级政府建立健全综合整治工作机制和查处协调联动机制,开展重点监管、联合执法。

  ■亲历者说

  汕头市金平区小公园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负责人陈涵鸿:

  每一个普通市民

  都是文明创建的主力军

  在汕头的大街小巷,不乏看到身穿马甲的志愿者穿梭在人群中,共同守护着城市。这些身影,正是城市志愿服务助推发展的体现,也是全民参与创文的缩影。

  陈涵鸿便是这当中的一员。作为金平区小公园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负责人,陈涵鸿深耕片区志愿活动,见证了汕头文明创建的整个历程。

  “我们每一个普通市民其实都是文明创建的主力军。”陈涵鸿说,早在2016年初,他便创立了同力义工队,协助配合相关部门维护交通秩序。彼时,义工队只有十几个人,大多是陈涵鸿的亲人朋友。

  有一年春节,陈涵鸿在小公园开埠区维持交通秩序时发现,小公园的人流比之前多了很多。他想,随着小公园开埠区相继完成修缮,小公园势必会吸引更多的人前来游玩,将需要更多志愿者为游客提供志愿服务。于是,陈涵鸿向有关部门提出了在小公园附近设立志愿者服务队的建议。

  在汕头市和金平区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17年,金平区小公园开埠区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陈涵鸿带领队员相继建设了西堤路文明驿站、西堤公园文明驿站和小公园开埠区文明驿站。

  2017年,金平区文明办正式确定陈涵鸿作为小公园开埠区志愿服务队领队。陈涵鸿带领服务队数十名志愿者,依托3个文明驿站为市民和游客提供各类便民和应急服务。

  “我是汕头文明驿站的建设者和参与者,亲眼看着汕头整体的环境越来越好,老城越来越有活力,真心感到高兴和幸福。”陈涵鸿说。如今,志愿服务队已经有上百名固定志愿者和将近500名临时志愿者,平均每场大型活动就有90名志愿者参与其中。

  随着汕头市创文进程的加快,如今,原先的小公园文明驿站已然全面升级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涵盖了应急救援、科教文卫宣传、志愿导游等一体化多功能志愿服务,同时作为省、市、区大型活动的临时联络点和指挥点,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16年大事记】

  ●1月1日 汕头经济特区第一部水上交通法规——《汕头经济特区水上交通安全条例》正式实施。

  ●2月4日 汕头市金平区、龙湖区、澄海区和潮阳区入选首批“2016—2020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

  ●3月15日 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推进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等重大平台开发建设。

  ●3月23日 汕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业服务中心被认定为2015年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是粤东粤西粤北12个地级市中,首家通过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级孵化器。

  ●4月28日 第十八届中国澄海国际玩具礼品博览会在全国首创玩具产业综合体——宝奥国际玩具城开幕。

  ●5月6日 汕头市首届“市长杯”工业设计大赛作品展暨首个汕头工业设计周系列活动举行。

  ●5月17日 汕头市委、市政府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强化城市管理工作会议。

  ●6月1日 汕头市推出省内首个纳税人电子身份证。

  ●7月12日 汕头市举行2016年首批便民公交项目启动仪式,50辆纯电动公交车正式投入运营。

  ●7月20日 汕头市召开创文强管工作推进会。

  ●7月29日 汕头市第六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8月31日 汕头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推进创文强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总结阶段创文强管工作。

  ●9月13日 汕头市获评设立全国首个以华侨为主题的广东华侨金融资产交易中心。

  ●10月13日 汕头市首个海外人才工作联络站在美国硅谷挂牌成立。

  ●10月29日 阿里研究院和阿里新乡村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2016)》,汕头市淘宝村数量58个,总量跃居全省第二位,全市淘宝镇的数量11个,约占全省总数的三分之一。

  ●11月1日 汕头市利用特区立法权制定的《汕头经济特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条例》施行,这是国内首部针对农村“三资”管理的地方性法规。

  ●12月5日 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

  ●12月14日 广澳港区二期工程10万吨级码头首个大型沉箱成功安装。

  ●12月19日 汕头市荣获“广东省教育强市”称号。

  ●12月30日 汕头获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成为全国31个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区)之一。

  ●12月 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同意汕头市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城市,为粤东粤西粤北首个。

  (来源:南方日报 策划:严亮 廖奕文 编辑统筹:赵文君 采写统筹:辛均庆 杨可 采写:蔡沚彦)




网站群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