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梅江区,公园、道路、社区、街巷,处处整洁有序,赏心悦目……城市细微之处,彰显文明力量。
如果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场永不停歇的幸福接力,作为梅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主战场,梅江区昼夜兼程。一年多来,支持环保、停车礼让、微笑服务在梅江区蔚然成风,人人争当创建文明、守护文明的志愿者。
文明创建工作不仅融入梅江区的城市“肌理”,更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里。
日前,中央文明委公布了关于表彰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及新一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的决定。
其中,梅州市梅江区消防救援大队被授予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梅江区鸿都小学被授予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梅江区三角镇坜明村黄继勇家庭被授予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称号。
文明之花正在梅江区绽放。
梅江区鸿都小学:
让孩子快乐学习的地方
纸箱做成坦克、机器人跳舞、机器人夹乒乓球……这是鸿都小学一年一度“校园科技节”上展示的创意制作。活动中,多种多样的小科技、小制作让学生们乐在其中。
据了解,校园科技节是鸿都小学的学生们最期盼和参与最广泛的活动之一。每年5月在鸿都小学的校园里,充满了科学的梦想、科技的挑战。
“科技节重在‘科技’二字,我们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小游戏,让学生们感受科学魅力,进而滋养科学情怀,激发科学智趣。”该校教导处主任林燕说。
操作机器人、表演科技情景剧、利用科技原理制作生活用品……通过科技表演、体验和竞赛,让参与的学生感受到科学探索的乐趣,全面提升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们一直坚持趣味性、科学性、实践性、创新性的活动定位,将趣味与专业相结合,生活与科技结合,注重学生年龄层次及个性需求的呼应。”林燕说。“实事求是,探索追求”的科学精神已成为该校校园文化的一部分。
科技节是鸿都小学常态化开展的五大文化节之一,除此之外,还有传统节、书香节、体育节、艺术节,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拓宽学生的兴趣爱好,让优秀的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润泽心灵,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成才追求和道德规范。
作为评判文明校园的标准之一,校园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统筹协调,科学发展,才能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鸿都小学在推进人文教育的同时,将科学与人文有机融合,形成了以“一个主题、五大节日、n个活动阵地”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体系。
“目前,鸿都小学共有校外教育基地5个,分别是:梅县机场航空科普教育基地、梅州市农科所花草种植教育基地、梅州市供电局节能降耗教育基地、梅州市污水处理厂环保教育基地、梅州边防检查站国防教育基地。”该校校长黄文丰介绍,“依托校外教育基地,常态化开展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校园文化,以此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
校园文化构建,是鸿都小学创建全国文明校园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在创建全国文明校园的过程中,该校将此项工作融入学校顶层设计,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基础上将文明校园创建工作不断细化,实行“条块”管理模式。
“我们将工作分为‘一条主线四个板块’,主线为全国文明校园创建,四个板块分别为资料收集、环境管理、主题教育、文化创建,每个板块由学校的领导班子成员专门负责。”黄文丰说。
做好顶层设计的同时,鸿都小学狠抓教师队伍的建设,注重建设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和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师德师风和教学水平。通过“校级管理层——学科教研层——教师个人层”三级网络,充分发挥教研组教学研究、教学指导和教学服务的职能作用,为教师发展提供动能。
“梅江区教育局定期组织我们到兄弟学校观摩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堂,学习教学模式和德育经验。”鸿都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师傅丽花说,“我曾到广州市海珠区同福中路第一小学学习,广州教师上课的积极性以及对德育与智育的融会贯通,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现在上课,我也会尝试使用他们的方法,并根据本班学生情况不断改良。”
梅州市梅江区消防救援大队:
英雄精神始终在队伍中传承
“各位家长、小朋友,早上好,今天我们要走进梅州市梅江区消防救援大队,了解一下消防救援的器材,提升消防安全意识。”周六早上,志愿者杨蓓蓓带领30多对亲子家庭来到梅州市梅江区消防救援大队,开展亲子志愿活动。
消防车、水带、厚重的消防服饰……初次走入消防救援大队的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不时还发出阵阵惊叹声。“这个水带怎么那么大?一个人可以搬得动吗?”“这辆车有那么多功能,它有什么用途?”
排好队后,指战员彭志昉走了出来。“大家好,我是梅州市梅江区消防救援大队的指战员彭志昉。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了解多少关于消防安全的知识?”小朋友们争相举手回答,面积不大的消防救援大队充满了童趣声。“发生火灾时,我们不能慌,要第一时间拨打119。”“在逃生时,我们要用湿抹布捂住口鼻。”
简单的问答过后,彭志昉开始介绍日常使用的救援器材。“大家都知道,平时我们灭火除了使用水,还会使用干粉、泡沫等东西,在消防车上喷洒这些灭火材料的叫做消防水炮,在消防员手中拿的叫做消防水枪。”“我们救援时穿着的救援服饰你们知道有多重吗?消防员在拿着水枪灭火时,身上穿着的服装、靴子、背负式空气呼吸器、两盘水带等加起来,重约20公斤。”说话间,彭志昉与同事开始示范如何穿戴救援服饰。
在欢声笑语之中,消防安全知识深入人心。“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了解了消防队员的辛苦,同时也提醒我们平时要注意消防安全,在面临火灾的时候,要沉着冷静,及时使用逃生技巧。”一位小朋友在接受采访时说。
让群众走入消防救援大队,向群众普及消防救援安全知识,是梅州市梅江区消防救援大队的日常工作之一。多年来,梅州市梅江区消防救援大队坚持将“全民消防·生命至上”理念贯穿于消防工作各个环节,加强消防宣传“五进”活动,充分利用“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119”消防安全日等节点,开展消防宣传工作。
“每年的11月是消防宣传月,我们坚持将‘全民消防·生命至上’理念贯穿于消防工作各个环节,加强消防宣传五进活动,充分利用‘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119’消防安全日等节点,开展消防宣传工作。”梅州市梅江区消防救援大队代职教导员陈文涛说。
同时,梅州市梅江区消防救援大队还积极参与“爱心工程”“温暖工程”“希望工程”,先后捐款捐物120多万元,资助21名贫困学生继续学业,组建志愿服务队深入结对帮扶社区开展创文工作和志愿服务,深入辖区开展垃圾清理、防火巡查等活动200余次,组织义务宣传活动35次,义务送水1000吨,参加公益活动200多次,收到锦旗100多面、感谢信100多封。
尤其是在疫情期间,梅州市梅江区消防救援大队深入各类企业、学校,指导其落实好复工复产复学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同时,还充分发动各镇街和村居、派出所等基层网格力量持续开展“敲门”行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特殊时期的消防监督管理工作。
据统计,疫情期间,梅州市梅江区消防救援大队累计排查“三小”场所、出租屋、人员密集场所等5959家,发现隐患1148处。“疫情虽严峻,但消防安全意识不能缺位。”梅州市梅江区消防救援大队代职大队长熊超说,越是在特殊时期,消防安全工作就越要做到位。
消防救援与宣传、执法是消防救援大队的核心工作。作为全国文明单位、省文明单位,梅州市梅江区消防救援大队还注重对队员的精神塑造。
走进梅州市梅江区消防救援大队的荣誉室,锦旗、奖状挂满墙壁,一张张老照片叙说着大队的光辉历史。一个玻璃柜前,一张“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的复函引起了笔者注意,上面记录了关于“抢险救援英雄中队”和“抢险救援勇士”的故事。
时间回到2004年8月28日。当天上午9时30分左右,梅江区城北镇玉西村的又一村煤矿连光矿井发生电缆火灾,引发局部爆炸并发生大火。正在井下作业的61名矿工,被大火和浓烟所围困。
梅州市消防支队直属一中队、二中队(今梅州市梅江区消防救援大队下属金山站、江南站)指战员冒着危险,连续作战27个小时,成功救出61名被困旷工。
为纪念他们舍生忘死的精神,梅州市消防救援支队高度重视,指导帮扶梅州市梅江区消防救援大队探索总结出一套“英雄文化”思想教育模式,引导指战员永葆初心,忠诚于使命。“每个新消防队员入队前,我们都要带他们重新回忆这段往事,让这种精神植入他们的工作中。”陈文涛说。
如今,15年过去,当年的英雄精神依旧在这支队伍中传承,生生不息:2018年“8·30”抗洪抢险救援战斗中,参与洪涝灾害救援,历时8天,参加抗洪抢险125次,营救被困人员352人(其中小孩52人、老人30人、孕妇8人),疏散462人;2019年“12·12”梅县山火战斗中,奋战近27个小时,为成功扑灭燃烧98.5万平方米山火作出重要贡献;2019年“12·13”梅江区民房火灾中,成功营救12名被困群众。
黄继勇家庭:
以好家风感染每一位家庭成员
黄继勇眼神严肃,面上无过多的表情,话语简洁凝练,而妻子廖秋玲看起来则平易近人,眼带笑意,这是笔者见到黄继勇夫妇的第一印象。到访时,夫妻俩正在辅导小女儿做作业。
黄继勇从事消防工作二十多年,早已习惯了正襟危坐,不管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就是看中了他的一身正气,我才嫁给他。”廖秋玲打趣道。
原来,二十年前,刚刚从部队退役的黄继勇被分配到梅州市,成为梅州市消防支队直属一中队的一员,在朋友的介绍之下认识了廖秋玲。“我的嫂子告诉我,和消防员恋爱、组成家庭,要做好长期分离的心理准备。”廖秋玲说。
扎根在基层,黄继勇陪伴家人的时间较少,结婚以后,尽管就住在单位附近,但回家的时间却很少。“他经常在单位一待就是好几天,有时候忙到电话都没时间接。”廖秋玲说。
尽管“两地分居”,但双方的感情却愈来愈浓厚。“她用独特的方式给予我关爱。”黄继勇这样称赞自己的妻子。
2007年,梅州市遭受特大洪水袭击,数以万计的商铺因洪水而停业。“我在前线抗洪救灾,一待就是2天,回到家衣服还没来得及洗便又赶到一线继续救援。”黄继勇说。
前线的生活繁忙而辛苦。“他没时间洗衣服,我便帮他洗,让他安心在前线救援。洗衣服的时候,翻开他的口袋,里面都是死了的水蜘蛛。”廖秋玲对丈夫肃然起敬,“虽然不能经常见面,但他把全城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这令我感动。”
相互弥补,相互体谅,成为他们相处的方式。
由于工作特殊,黄继勇经常两年才能休一次探亲假。“与妻子交流中,我曾说,觉得自己不能尽孝,是一个遗憾。”丈夫偶然的一句话,廖秋玲记在了心上。
2009年冬天,为了不让在基层中队执勤的丈夫分心,廖秋玲只身带着女儿,辗转几次,把从未谋面的孙女带到了老人面前。“人之发肤,受之父母。他们给了我一个有责任感的丈夫,作为子女,我应该学会反哺。”廖秋玲说。在家以后,她将旅途疲劳抛之脑后,为老人洗衣做饭,陪老人聊天,替丈夫尽未尽之孝道。“这些年来,她和我母亲的关系,比我们母子的关系要好得多。”黄继勇笑道。
当笔者问到如何营造良好的家风时,黄继勇夫妇给出的答案是传承。“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培育他们形成良好的品行,在这方面,我的婆婆给我们带了好头。”廖秋玲说。
黄继勇的父母退休之后,便到梅州协助夫妻俩带孩子。“两代人的观念不一样,在教育孩子上也有差别,曾经我也很担心这个问题。”黄继勇说。
母亲到来,教女儿的第一件事,便是平时要从生活细节教育孩子讲文明。“她让女儿吃完饭要跟长辈说‘我吃饱了,你们慢慢吃’,在外见到长辈要主动问好,如果女儿忘记了,她会及时提醒,一直督促直到女儿形成习惯。”黄继勇说。
有一年,黄继勇的父母留在梅州过新年。“当时,很多亲戚托我父母给两个女儿压岁钱。”黄继勇说,“收到红包以后,我的母亲跟我的女儿说:伯伯伯母给了你们压岁钱,你们是不是应该给他们逐一送去新年祝福呢?然后就一一拨打电话,让女儿给他们送去节日祝福。”
在爷爷奶奶的影响下,两个女儿礼貌懂事,也令黄继勇夫妇颇受启发。“我的婆婆很懂得拿捏教育的尺度,抓住教育的时机,这让我受益匪浅。她时常替我着想,如果要用一种物品来形容我的婆婆,我觉得是水,融于万物。”廖秋玲说。
和谐家庭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元素,家庭成员间的和谐是家庭和谐的坚实基础。“一个小家,就仿佛一个集团,和谐才能永久运营。”黄继勇说,“我希望等女儿长大之后,能够将这份和谐继续传递下去。”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 梁时禹 通讯员 李新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