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联盟广东站-九游会国际

文明“数”枝繁叶茂 感谢每个东莞人
时间: 2021-01-19      来源: 广东文明网
 东莞荣膺“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这也是东莞连续五届入选全国文明城市。
  这块金字招牌
  闪耀着每一个东莞人无尽的荣光,
  也凝结着每一个东莞人的汗水,
  让我们通过
  一组数字看看背后的故事。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彰显着城市的内在气质。
  一直以来,东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与提升城市品质、增进民生福祉相统一,外提颜值,内修气质,加快建设“湾区都市、品质东莞”,不断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连续入选全国文明城市,凝聚了所有东莞人的智慧和汗水,这是最强的“东莞智造”。
  高位推进
  文明创建行稳致远
  2017年,东莞连续四届入选全国文明城市。
  以此为新起点,东莞市委市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更加重视和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举全市之力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对城市综合实力、内在魅力、发展活力和人文素养的全面“大考”。东莞始终坚持把深入创建文明城市作为“一把手”工程,市镇(街)两级长期设立领导小组、文明委和创建办,市委书记、市长分别担任文明委主任、第一副主任,各级创建领导小组组长都是各级各部门一把手,镇街文明委主任由镇街一把手担任。市主要领导带头动员、部署、检查指导,一级带着一级干。
  2020年是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实现连续五届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意义非凡。4月24日,市文明委召开扩大会议,动员全市上下争取连续第五次入选全国文明城市。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文明委主任梁维东在会上强调,要深刻把握新形势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坚定连续第五次入选全国文明城市的信心决心,不断巩固拓展精神文明建设稳步提升的良好态势,以此次创建为重要抓手,扎实推进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
  市委副书记、市长、市文明委第一副主任肖亚非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在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同时,毫不松懈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对照创建工作的时间点、路线图,聚焦测评体系要求,加快薄弱环节改善,及时查漏补缺,全力实现连续第五次入选全国文明城市。
  号角吹响,东莞全力冲刺。
  一系列配套文件出炉,《2020年东莞市文明创建督导检查实施意见》《东莞市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指导各项工作推进。各镇街(园区)、各有关部门闻令而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主攻薄弱环节,全力做好整治提升、宣传教育和常态管理。
  督查检查有计划开展。市文明委对各镇街(园区)每半年进行一次督查,相关成员单位则每季度进行一次督查,镇街(园区)开展常态化督查。有关督查结果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布,并纳入市委市政府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创建办”)设8个小组,各小组在不同阶段分别每月督导检查一次,每周督导检查一次和每日巡查一次。
   各项工作在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的统筹协调下有序铺开,创建文明城市的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及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系列活动,策划“公勺公筷”进社区宣讲宣传等活动。还聘任一批“东莞文明使者”,带动更多市民主动加入文明创建活动。
  进入7月,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进会召开,对东莞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进行再研究、再部署、再推动。
  梁维东在会上强调,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文明城市创建的过程成为推动问题解决、促进作风转变、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过程和惠及人民的“民生工程”。要把文明创建工作抓在日常、融入平常,以常态促长效,以长效保常态,加快提升城市外在品质,大力塑造城市内在气质,推进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典型引领
  文明新风吹拂莞邑
  今年12月10日,东莞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举行。看到现场几百名受表彰人员,听着受表彰代表的现场发言,一个个惊心动魄、刻骨铭心的抗疫场景不时在眼前浮现。
  他们当中有的在17年前战“非典”,今年又站在抗击新冠肺炎第一线;有的说“愿意献出生命,来保卫东莞人民的健康”;有的做了最坏的准备,甚至写好了遗书;有的逆行出征,驰援武汉、荆州;有的在联合检疫点夙夜值守,风雨无阻;有的穿街走巷,挨家挨户开展落地排查和健康宣教……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东莞坚持典型引领,助力凝聚抗击疫情强大合力。仅今年上半年,全市各级共开辟1871个“善行义举榜”宣传栏,发布抗疫一线先进典型9968人,并策划举办今年上半年抗疫专题“东莞好人”评选活动,274名抗疫一线英雄获颁“东莞好人”。
  好人是一座城市的温度。随着东莞经济社会文化日益发展,市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大家对城市品位、公德意识和文明行为更加重视,东莞文明创建工作如春风化雨般层层渗透、深入人心。
 “友善之城”“好人之城”“志愿之城”“希望之城”建设深入推进。近年来,推出“友善之城”八大主题行动,累计选树发布“友善企业”20家,建成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和广场47个;常态化举办“道德模范”“东莞好人”“最美医护”“最美教师”等各类典型选树和宣传活动,累计评选发布“东莞道德模范”“东莞好人”1548人;全市有注册志愿者121万人,志愿组织475个;每年一届举办全市童谣创作大赛暨传唱展演活动,并实现公办学校“学校少年宫”全覆盖。
  一个好人能够带出一群好人,一群好人足以引领一座城市的文明风尚。发挥好人的引领作用,组建成立“好人宣讲团”100人和东莞好人志愿服务队200多人,开展了130多场宣讲活动,服务群众1万多人次。通过好人讲自己或身边好人的故事,在社会上形成更强大的正能量,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带动更多普通市民去做更多好事。
  今年11月6日晚,长安镇举行2020年“最美人物”发布仪式,来自12个行业的38位市民受表彰。
  与发布仪式一同进行的,还有长安镇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成果展演。近年来,东莞认真推进中堂镇、东城街道、长安镇等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省级试点建设,在全市其他镇街全面铺开文明实践中心(站、点)建设。目前全市共建成镇街(园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33个、村(社区)文明实践站300多个、文明实践点900多个。
  全域创建
  文明之基日益夯实
   万江街道滘联社区的洪健新切身感受到文明创建给东莞水乡带来的深刻变化。
   “早年为了生活外出打工,现在村里环境比外面好,我干脆回村创业。”40岁的洪健新说。滘联社区曾经河涌黑臭,乱搭乱建,是附近出名的脏乱差。
   近年来,万江街道和滘联社区依托美丽幸福村居示范点及特色连片示范区建设,充分挖掘和活化水乡的人文、古树、古渡头等元素,打造出起龙广场、芳草园、五水归一等景点,面貌发生巨变,村民的幸福感和自豪感不断提升。不少村民像洪健新一样,从外面陆续又搬回村里居住。
  城市品质是建设现代化文明城市的基础依托。
  东莞在实现连续四届入选全国文明城市的基础上,全面部署城市品质三年提升计划,市文明委也坚持全域统筹,不断深化一体化全域创建。
  在建设“湾区都市、品质东莞”过程中,东莞高标准打造中心城区、松山湖、滨海湾新区“三位一体”的城市品质标杆地区;以创建省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市为契机,从农村和城市两个层面整体推进人居环境全域提升,开展魅力小城、美丽幸福村居、新型产业社区等建设;以“绣花”功夫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深入开展“行走东莞”专项行动和“厕所革命”,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按照系统科学精准的治水理念和“全流域、全河段、全天候、综合治理”的总体思路,推进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同时抓好大气、固废、土壤等污染防治。
  变化有目共睹。
  会展中心改建而来的市民服务中心大气实用,国贸中心成为东莞新地标和市民心中的网红打卡地,中心广场周边的灯光提升工程给城市增添流光溢彩,东莞国际商务区建设加速推进。放眼农村,对违法建设进行专项治理,田间窝棚基本拆除,内河涌黑臭逐渐消除,村容村貌日新月异。
  创新开展的“行走东莞”专项行动,市几套班子领导带头行走316次,发现城市管理问题超2300处。“洁净城市”专项行动组织实施标准高、考核严、曝光多的“洁净东莞指数测评”活动,让城市变得更加整洁、环境更加优美。
  华为开发者大会、男篮世界杯、亚洲马拉松、粤港澳院士峰会等高规格活动和赛事在东莞成功举办,进一步彰显出东莞海纳百川、厚德务实的城市内涵,生机勃勃、昂扬向上的城市形象。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如今每年有一半的时间在松山湖的中科院云计算中心指导科研工作,与东莞亲密接触近10年,他已经喜欢在这里工作和生活。获得第17届亚洲马拉松锦标赛冠军的日本选手神野大地在赛后说:“非常喜欢东莞这座城市,爱这里的美食,爱这里宽阔的街道,也爱这里热情的市民和浓厚的体育氛围。”
  东莞城市品质内涵持续提升,宜居宜业环境更加优越,文明花绽放之基越发厚实。
  创建惠民
  民生福祉看得见摸得着
  11月19日上午,不到11点,送餐的车就停在南城街道雅园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门口。工作人员将饭菜抬进“长者饭堂”。志愿者将饭菜分好,一份份端给老人。盘子里装有黄豆酱蒸腩肉、玉米青瓜炒肉末,还有蔬菜、炖汤、小零食。10多元的餐标,除去各项补贴,老人只要支付5元。85岁的独居老人张婆婆开心地说,在这里吃了一个月,长了好几斤肉,感谢政府对我们老人家这么关爱。
   创建为民,创建惠民。东莞把为市民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作为开展文明创建工作的落脚点。
   每年,东莞都集中资源和力量,实施一批又一批民生保障项目,扎实推进民生实事工作,并全面强化民生兜底保障,让民生福祉看得见,幸福生活摸得着,努力打造民生建设的“东莞品质”和全面小康的“东莞样本”。
   今年,东莞市政府“一号文”提出坚持和完善民生保障机制,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并围绕教育和交通推进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和品质交通千日攻坚。力争到2022年底,全市完成学校建设项目126个,增加学位15.68万个,新增各类道路150公里以上,各类轨道交通通车里程300公里以上,新增各类停车位18万个以上。截至今年10月,新增公办学位已超过2.6万个,多条轨道交通也正全力推进。
   医疗卫生方面,全市398家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布在33个镇街(园区),如同一张网兜起市民的基础医疗,同时推动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建设高水平医院,加快建设5家区域中心医院,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东莞的目标是打造“顶天立地”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
   市民对文化的需求也是日益增加。东莞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以图书馆为例,截至去年底,东莞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1个总馆、52个分馆以及400个村(社区)服务点、102个图书流动车服务站,建立了覆盖全市、惠及全民的图书馆集群网络。800多万东莞市民,不出村(社区)就可以“享用”阅读大餐。
   社会治理良好和社会秩序井然有序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内在要求。
   东莞把文明城市创建和创新社会治理相结合,一体推动、整体落实,加快构建党领导下的基层协同共治格局,加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扎实推进平安东莞、法治东莞建设。2018年以来,全市社会治安呈现出立刑事案和立命案数下降,破刑事案、刑事拘留、逮捕数上升的“两降三升”良好势头,打击效能大幅提升,其中“两抢”发案数下降近八成,“飞抢”警情下降九成,接触性诈骗案下降三成。去年,“智网工程”网格管理员共发现各类问题隐患238万宗,完成处置228万宗,处置率达96%,妥善处置了一大批消防隐患、矛盾纠纷等社会治理的热点、难点问题。
   以文明创建为重要抓手,东莞持续发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增强。
   文明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站在连续五次入选全国文明城市的新起点,东莞将持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的实际需要,不断拓宽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广度和深度,始终坚持“一把手”工程,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继续大力提升城市品质,着力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大力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持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和市民综合素质,让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不断向前推进。
   (来源:东莞日报)



网站群
"));
网站地图